顶点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天生就会跑》

顶点小说网(23dshu.cc)

首页 >> 天生就会跑 () >> 第33章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23dshu.cc/252489/

第33章(1/2)

作为一名跑步教练,鲍尔曼自己却几乎不跑步。只是五十岁以后,他才开始偶尔慢跑一小段,也是因为他在新西兰受了“健身跑之父”阿瑟·利迪亚德的影响。利迪亚德或许是有史以来影响力最大的耐力跑教练,他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创立了奥克兰慢跑俱乐部,尝试让心脏病患者通过慢跑来康复。当时的医学专家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认为这无异于鼓动患者自杀。然而,几个星期的慢跑练习之后,患者感觉十分良好,还纷纷邀请妻儿、父母和朋友来参加俱乐部每次两个小时的慢跑运动。/p

一九六二年比尔·鲍尔曼来到新西兰,其时利迪亚德每周日上午组织的跑步活动已经成了奥克兰最大规模的公众活动。鲍尔曼试图参与,但他的状态实在太差,不得不由一个曾经三度接受冠状动脉手术的七十三岁老人一路照顾。“天哪,当时支撑我活下来的唯一动力,就是希望自己死掉。”鲍尔曼后来这样形容。/p

但他还是受到了利迪亚德的感召,不久之后就写出了畅销着作《慢跑》,它至今仍然为美国大众推崇。除了写作和执教以外,鲍尔曼还整天在地下室里用橡胶做实验,最后发明了一种全新结构的跑鞋,缓冲性能强过过去所有的鞋子。讽刺的是,鲍尔曼把这款跑鞋命名为“科尔特兹”——当年到新大陆掠夺黄金,导致天花在土着居民中间横行的西班牙侵略者。/p

鲍尔曼最老谋深算的做法就是提倡一种新的跑步方式,而这只有穿着他发明的跑鞋才能进行。“科尔特兹”跑鞋让人们做到了过去根本无法做到的事情:跑步时脚后跟先着地。在厚底缓冲跑鞋发明出来之前,世界各地各个年代的跑步者奔跑的姿势都一样:无论是杰西·欧文斯、罗杰·班尼斯特、弗兰克·肖特还是埃米尔·扎托佩克,个个都是挺直后背,弯曲膝盖,着地时先下前脚掌,抬脚时足跟几乎触到臀部。他们别无选择,因为只有双腿和足弓的弯曲形变才能提供足够的缓冲。弗雷德·维尔特在一九五九年出版的径赛专着《他们如何训练》中描述了当时八十多位世界顶尖跑步选手的奔跑姿势。“前脚下落时脚尖朝下,向后下方移动,轻轻‘抚摸’地面(不是用力拍打),前脚掌外侧最先着地。”维尔特写道,“脚掌触地点位于身体重心靠后,由此产生前进的推力……”/p

事实上,一九八四年生物医学设计师范·菲利普斯发明的用于截肢患者跑步的假肢,就根本没有“足跟”。菲利普斯本人因为一次滑水事故截掉了左小腿,所以设计假肢的初衷是为了自己跑步时使用,他知道脚后跟只有在静止站立时才有用,跑步过程中则没有用处。他设计的“猎豹脚”整体呈弓形,能够很好地模拟腿部的机能,双腿截肢的南非运动员奥斯卡·皮斯托瑞斯安上这种假肢后,甚至可以跟世界顶尖的短跑选手同场竞技。/p

然而,鲍尔曼有了一个想法:或许当你的脚掌触地点位于身体重心之前时,每一步就可以迈得更大。他认为,只要在足跟下面垫一层具有缓冲性的橡胶,就可以在迈出步子时伸直膝关节,足跟先着地,从而加大步伐。在《慢跑》这本书里,他对两种跑步方式作了比较,不得不承认传统的“前脚掌着地”在缓解冲击力方面更有作为,但他相信“足跟着地”的方式在长距离耐力跑中更加省力。/p

前提是你穿着合适的跑鞋。/p

鲍尔曼的营销策略大获成功。“他先是为一种新产品创造出市场,然后又自己发明这种新产品。”俄勒冈州一名财经专栏作家评论道,“这真是天才之举,足以写进经济学教材的经典案例。”鲍尔曼的合作伙伴、退役跑步运动员菲尔·耐特在日本成立了一家工厂,生产出来的跑鞋几乎一上市就脱销。“‘科尔特兹’跑鞋的缓冲性能让我们得以占据垄断地位,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一九七二年奥运会。”耐特这样吹嘘道。后来跑鞋厂商纷纷群起效仿,足跟先着地的慢跑随之成了世界潮流。/p

鲍尔曼对自己的成功颇为得意,开始进一步发挥想象力。他首先构思了一款用鱼皮做的防水鞋,但没有投入生产。不过他的确设计出了第一款宽底训练鞋,目的是为了彻底打压足内翻,却没有意识到宽大的鞋底会导致摩擦力过大,跑步者的脚掌只要稍有侧偏就会扭伤膝、踝关节。“那款鞋子不但无法稳定步伐,还会加剧足内翻,导致脚掌和脚踝受损。”俄勒冈州立大学径赛队退役选手肯尼·莫尔如此评价鲍尔曼的发明。换句话说,鲍尔曼新鞋的设计本意是为了矫正你的跑步姿势,但除非你的姿势已经达到完美,否则它一定会让你受伤。后来鲍尔曼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日后改进版中缩减了鞋后跟的宽度。/p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新西兰,阿瑟·利迪亚德目睹着各种古怪的“新发明”从俄勒冈流出来,纳闷他的美国朋友究竟在想什么。/p

跟鲍尔曼相比,利迪亚德绝对算是径赛界的专家,曾指导过不少奥运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直到今天,他开创的训练方法仍旧被同行奉为圭臬。利迪亚德喜欢比尔·鲍尔曼,也尊重他作为一名教练的才华,但他推向市场的究竟是什么垃圾玩意?!/p

利迪亚德很清楚,那些关于“过度足内翻”的说法完全是天花乱坠的宣传花招。“你在大街上随便找一个人,要他(她)脱掉鞋子跑过大厅,没有哪次

状态提示: 第33章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