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北上(1/2)
出了北门,直行数里,拖家带口的人多了起来。
昨夜见罢程公明,他的心便平静不下来。
街坊讨论最多的河内太守被拿下,尚书令卢植他直接忽视,耳朵里只剩下他的上书:臣卢植于河内见三千人马皆是精壮之士,然甲胄不全,太守何邡有意请司隶校尉配足甲胄、战马,加以训练,以备太平之祸。
何忧之曾数次对臣言:太平道之主,大贤良师张角并非等闲之辈,其教徒遍布十三州,骤然发难,星星之火即可燎原,去岁大旱,庶民多穷困,难以维持生计,不得已下,难免被裹挟其中……
黄安政治不低,分明在程公明转述的话中看到了卢植的作为。
一面安抚那三千有迹可循的新卒,不与他遣散,一面上书朝廷,言太平之祸。
身为未来人,他同程亮一般,知晓黄巾将要爆发。
在这个时代见闻,更是确认,黄巾必不可少。
去岁大旱代表的不仅仅是旱灾,更是大规模的土地兼并,更多的人口被藏匿,百姓被压榨,插标卖首之辈在雒阳有专门的去所。
品相好的,有些好运气还能入了大户人家,没了好运气,勾栏便是去所。
其间倒是有一件怪事,一小娘出手阔绰,买了七八个灵性的小娘,带了回去。
看多了史书,明了周树人的“人吃人”,他愤怒不起来。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好处,也有一个时代的坏处。
历史不断被循环他迷茫,骨子里发寒。
程亮说:“何邡失了河内太守,原本准备的生意现在做不成,不如你继续北上,我修书一封,你递与上党太守张昱,他定然有兴趣。”
黄安心有余悸,一个太守被拿下,生死未卜之际,贸然北上,会发生什么意外,说不清,道不明。
程亮心思比刚到时多了几分,见他忐忑,宽慰道:“那何忧之做事马虎,以往也就罢了,身居高位,无数双眼睛盯着……生死都在一念之间,私自募兵,为了些许功劳,命都不要,实非智者所为。”
他顿了顿,停了不像宽慰的宽慰:“你是商人,行走城市之间,又不像他们一般谁都盯着,小心为上,朝堂上有我,些许为难不用放在心上。”
接过程亮准备已久的文书,黄安方才松了口气,心中仍旧不愿:“上党太守张昱我却是不认识,没有半分印象,谈及合作,未免有些……”
不得不说,程亮察言观色的功夫比以往强了几分,微微一笑后继续安慰:“心中顾虑不必打消,合作是合作,真要到了站队的时候,还是要划清界限,以免被牵连其中。”
他们谈不上多信任,走到一起源于都是一路人,一同来到这个世界,在陌生人中,多了分熟稔。
程亮自顾自的说:“商人重利轻离别不是坏事,乱世当中,这是好事。去见见张昱,多打些交道有好处。”
他骑着俊马,两旁的景物不断飞逝,盘算着物价。
光和七年的物价比六年高出三成,战马的价格却远远低于三国。
他的眼睛一直没有离开前方,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零星的记忆碎片不断重叠,组合,构成新的记忆。
发灰的树林消失殆尽,数不尽的扁舟在黄河上来来回回,商旅,士人农夫,往往都得挤在一条船上,渡过黄河。
“主人,过了河三十里便是轵县,再过天井关便是高都,相传上古高都盛产美玉,垂棘之壁便产自于此。”护卫摸熟主人性格,笑吟吟的介绍着一路的地理、奇事。
“垂棘之壁……”黄安喃喃,有些印象,却不知道出处何在,随将注意力放在高都盛产美玉上,打定主意,贿赂官员,得到开采权。
不多时,一护卫归来,带着三人四马上了小船。
船五米长,三米宽,光是四匹马便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黄安蹲坐在一角,看着还不算混浊的黄河水,有些错愕。
黄河的由来他不记得,也未曾见混浊的黄河水,更未前往壶口瀑布,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船夫们闷沉沉的,穿着麻布衣服,裹着蓑衣,固执的朝着岸的另一头前进。
这般冷漠,倒是绝了黄安询问的心,环顾了站立的护卫,他看着升腾的河雾。
舟是用来载人的,便宜的紧,船是用来运货,载量越大,价格也越发高昂。
下了船,护卫扔了一贯钱才算了解,出了繁忙的码头,踏着湿漉漉的河床,见过大风大浪的护卫还好,黄安就有些狼狈了。
从雒阳一路北上,陡然见了高都,任谁也不免失望,那个盛产美玉的地方,两个郡兵持着矛,强打着精神太城门守卫。
高都城小,墙不过三米高,遍地都岁月留下的痕迹。
“啪”
众目睽睽之下,一块墙砖脱落。
“啧”
黄安吧唧吧唧嘴,算是明白那些太守大老爷的苦了。
这城防,乱民都能攻进来,更别说持戈以待的黄巾贼了。
“走吧,走那边。”
他下令绕城而走,不想充当人形钱袋,在轵县入城时,守城县兵绿幽幽的眼神让他吃不消。
这也是让他忧心忡忡的缘由,比邻雒阳尚且如此,那些州郡又是什么模样?天知道。
一马鞭,伴着轻喝,远去。
骏马从田边驰骋,二十里多内,树林,溪流边时隐时现的村落,不对,这个时代没有“村”。
上党的流民不算多,三三两两的人影拖长也不见得能能触碰到下一批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