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新技术(2/3)
间里的这座已经连忙工作十几个小时的“炼钢炉”……估且就算是炼钢炉吧!作为炼钢厂的工程师,李臣义怎么也无法相信,自己的这个老同学,居然另辟蹊径的在转炉之外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炼钢炉体。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根本就不会相信这是真的。
“没错,而且相比于转炉炼钢,用平炉,就是经过改进的西门子炉,我称它为“平炉”,用平炉炼钢有一些转炉无法相比的优点,例如它对铁水的成份要求不严,甚至可以用高磷铁水,不像转炉炼钢那么挑原料,而且它的冶炼过程易于操作控制,能生产各种优质的钢种,但是由于炉体庞大、冶炼时间长,通常都在16小时以上,甚至更长时间,而且散热损失大、能耗较高,但是……”
在讲述了平炉炼钢的不足之后,徐墨白指着眼前这座历时三个月完成设计与改进的西门子炉,然后认真的说道。
“我的玻璃厂里有两座西门子炉,如果进行改造的话,可以改造成为一座20吨,也就是现在这座炉子,一座30吨的炉子,如此一来,一年炼制两万吨钢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徐墨白看着老同学,面上带着笑容,尽管老同学并没有立即回答他,但是他很清楚,一年两万吨钢是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
“两万吨……”
在唇边念叨着这个数字,猛的一听这两万吨似乎并不多,毕竟根据规划今年的钢产量将会突破一百万吨,两万吨,不过只是一个零头,可李臣义却想到了更多,他想到了国内的其它玻璃厂。
在大冶、天津、广州同样也有玻璃厂,至少有10座西门子炉可以进行改造,从而利用其设备炼钢。按一座炉子平均一万吨,那么今年的产量就可以增加10,这自然可以缓解眼下的钢铁不足的困境,毕竟,蚊子再小那也是肉,十万吨!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有了这十万吨钢,不仅可以建造更多的军舰,甚至可以缓解目前国内机器生产与武器生产争抢钢材的局面。
“改进的费用是多少?需要多长时间?难度大吗?”
在接连问出几个问题之后,正当李臣义权衡着转炉与平炉的成本时,那边传来哨声,那是要提醒众人,钢水出炉了!
一炉火红的钢炉顺着有出钢口流淌了出来,在冷却水的冷却下,在蒸汽弥漫中变成了一块块钢锭,这引起钢锭会被送到其它的工厂进行轧制,变成战舰上的钢板,步枪的枪管或者炮管,或者机床上的零件,当欧洲各国仍然停留在“铁器时代”的时候,中国已经率先进入了“钢材时代”。
一份从南京发出的报告,很快便送到了帝都,然后从帝都转发北方,最终这份报告被送到了火车上,送到了朱宜锋的面前。
“平炉……”
报告上提及的新型炼钢炉,让朱宜锋不禁只觉一阵诧异,转炉的发明与其说是发明,倒不如说是他剽窃了他人的发明,但是炼钢平炉,这种在19世纪后统治钢铁工业近百年之久的炼钢法,却就这么悄无声息的被国人发明了出来,甚至它之所以被发明出来,也是因为战争的推动。
“看来战争当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推进器啊!”
于心底这么感叹一声,朱宜锋立即想到了现在于国内占据统治地位的“碱性转炉”,一直以来钢铁产量的受限,与其说是投资,倒不如说是受限于空气转炉的天然不足,其对于原料的挑衅一直限制着企业炼钢规模的扩大,也正因如此,在从天津回来的路上,朱宜锋才会考虑试验室研究一下工业制氧技术,在另一个时空中,工业制氧技术成熟于20年代,直到50年代随着制氧成本的降低,才使得其有可能用于炼钢,由此才诞生了氧气顶吹转炉炼钢。但是工业制氧的技术难度很高,就现在的技术水平,即便是有“外力”的帮助,恐怕一时半会都不可能获得突破。
“这下好了,以后的重点可以转向平炉了……”
嘴里这么说着,朱宜峰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了鞍山等一个个大中型铁矿,现在随着炼钢技术的突破,是时候对它们进行开采了。
“还有朝鲜的铁矿!”
在心底这么寻思着,朱宜锋甚至想到了非洲,同样也想到了澳大利亚,只不过现在将两地的铁矿石运回中国,显然并不现实,毕竟现在铁矿石的价格非常低廉,每吨不过1元,或许澳大利亚铁矿石都是优质的富矿石,但是仍然不够运费,再说,现在中国还不需要从海外运输铁矿石,应该首先考虑开发本土的矿产。
“澳大利亚还是留给子孙后代作为未来的储备吧!”
想到后世的中国需要从澳大利亚进口大量的铁矿石,以用来满足国内的需求,朱宜锋立即做出这个决定。在心底这么自语着的时候,他的脸上露出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得意之情,作为这个帝国的缔造者,他足以为现在的一切而得意,尽管他知道距离胜利还非常遥远,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现在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是任何一个时代都难以企及的,待到战争结束的时候,那怕仅仅只是保留眼下的胜利果实,那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未来,将没有任何国家能够挑战这个帝国,而且这个帝国将会是人类史上最为强大的国家!
因为他所拥有的是不列颠、是俄罗斯,是罗马都不曾拥有的,它拥有世界上最为丰富的人力资源而这正是他们所没有的,不仅如此,他还拥有最为广阔的殖民地南洋、非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