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给乾隆一个厉害瞧瞧(2/3)
如火,斗志‘鼎沸’!“大都督放心。末将等必会调集手中所能抽取了全部军力。”战斗的日子就定在了十天后的九月十六。
大军兵分两路,一路从信阳出发,向北向东分头进攻,牵制清军在汝宁和光州的兵力。这一路军以守备二师的第十四旅卢龙部和襄阳的第四师为主力。而余下的大军就跟着陈鸣出郾城了。
一声命下,三军效命。
好几个主战部队全力的动员起来,大量的后勤部队,还有后勤部与民政部合力征调的丁壮,大量的军火物资、粮食、药品等等的转运,河南这小小的地方如此大肆的动员,不要说潜伏在其中的粘杆处细作了,就是些消息灵通的老百姓也都知道朝廷要动大兵了。
而陈汉治下的百姓对于此次复汉军的动兵,就是那些心里还有根辫子的腐儒、犬儒,明面上也不能说出半点不同的声音。整个南国对满清都一片喊打喊杀。
陈汉有着官方报纸这项大利器,宣传工作远不是先前的历朝历代所能比的。即使满清也频频放出谣言,把一处处河堤决口的事情扔到复汉军头上,说陈汉不修水利,治国无能,是贼喊捉贼,要黎民百姓秀才上当受骗。但他们的声音哪里有复汉军的官方嗓音响亮啊?
最最重要的是,这次历时三个月的抗洪救灾和赈灾工作中,复汉军工作做得相当完美。粮食衣物赈济到位,对于洪水之下变得一无所有的百姓减免钱粮税收,还提供大量的小额贷款。这种银行推出来的服务项目,正在一点点吞噬、挤压民间流行的高利贷、印子钱的市场。
陈汉官方发表的声音,那是有实打实的工作做后盾的。老百姓看在眼里,陈汉的威信和声望值变高,也就是陈汉的信用值增高了,也就是陈汉官方说出来的话老百姓信了。南方的黎民百姓对比那些小道谣言和粘杆处频频贴出的大字报、散发的小传单等等,现在更相信官方报纸上的话。
天见可怜啊。两年前的南方暗营,还跟阴暗中见不得光的老鼠一样,散播小道消息、张贴大字报,闹市中散发小传单等等,如今这些手段却成了粘杆处的‘工作’了。时事流转,流转啊。
四十六岁的熊文炳是镇平县033军属村的村长。
三年吃喝不愁的富裕日子,让这个当年在郧阳大山中走出来的老人,满面红光,脚步轻健。不知道的人除了会把他当成半百老人外——面相还是要比岁数老上一些,根本就想象不出这个骨架子高大的老人,当初走出郧阳大山时候的样子和沉重的心情:人,干瘦干瘦的,像一根柴火棍,两肋的一条条肋骨清晰可见,浑身上下都没有多少肉,脚步沉重的像被灌了铅!
那个时候的熊文炳是带着绝望和无奈的心情不得不走出大山。他们窝棚,一二百口人,一共才两千斤不到的粮食,根本就渡不过冬天。这些人那时候就抱着能活一天是一天的心态,跟上复汉军招人的队伍,离开了缺粮的郧阳府。
可是心如死灰的老人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步迈出,并没有走入死路,而是整个窝棚的人都掉进了福窝里了。到了河南后,他们吃有的吃,穿有的穿,睡有的睡,还有地种。即使最初两年时长会担忧官军是否会杀将进来,把眼前美好幸福的一切都化为泡影,那过的日子却也是他们在郧阳山里窝棚时候想的无法想象得到的好日子。
现在复汉军势力逐渐强大,南阳这里似乎已经不用在担心清军杀进来了。至少熊文炳已经不相信清军还能对南阳造成威胁了,幸福的日子能够长远下去,最重要的是他的儿子他的孙子们能够继续过这样的好日子,熊文炳就是粉身碎骨,也觉得无法报答陈汉的大恩德。
作为一个陈汉兴起的既得利益者,熊文炳就是陈汉的铁忠。这次民政部和后勤部征召民丁,熊文炳不顾自己的年龄,带领村子里的三十个劳力,成为了运输队中的一员。
……
九月十六,陈鸣带领调集的守备一师和亲卫旅、近卫旅、骑兵旅以及炮兵部队,大军从鲁山向郾城开进。
沿途陆续汇合了第五师和第六师的人马,大军渡过沙河的时候,总兵力已经超过了四万。
坐镇郑州的阿桂不是白痴,他早就收到了复汉军大势调动和后勤物资频频转运的消息。知道他眼中的陈逆当然要在冬季到来之时与清军大打出手一趟了。
夏天时候,粘杆处搞的鬼,直接让陈汉于陆地之上没了一丝儿动作的余力,后者吃了这么大的一个亏,依着陈鸣陈惠父子的性格,绝对不会咽下这口气,白白吃这个亏的。
现在报复来了!阿桂也一点不怕!
就在陈鸣带兵出鲁山的第二天,得到消息的阿桂也带领一万骑兵南下尉氏,等到陈鸣带兵越过沙河,挺进到周家口的时候,阿桂也带领骑兵奔到了陈州府城。
现在的局面与陈鸣看来,就是日后陆地上必有的局势了。
清军步兵驻守要地,骑兵驰骋左右。复汉军如果要战的话,在一边猛攻清军阵地的同时,另一边就还要死死地防备着清军的大群马队。所以此战陈鸣才把骑兵旅也拉了过来。
这一战算是未来战争的一种演练,一次预演。
再由,近两月来,西北传来的消息很喜人。王伏林在甘肃至少立稳了杆子,从骑兵旅选派的几名干将,表现出色,尤其是董威。带领马队屡次大胜清军及甘肃地方的民勇和教团。这让陈鸣对骑兵团的期望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