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虞焉(1/2)
张纯、张举等人带兵匆匆退回幽州后,发现自己打下来的大后方已经被刘虞和庞岩等人收复了。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地都有了强大的驻军防守,自己领着的这些残兵根本打不过,公孙瓒又在后面紧追不舍,于是只好分开逃往关外鲜卑部落。
公孙瓒被仇恨冲昏了头脑,也跟着一路追过去。结果张纯没追到,反而被丘力居给困在了鲜卑部落的一座小城里。两方人马僵持了两三个月,各自兵尽粮绝,两败俱伤。最后,丘力居粮食先没了,怕公孙瓒反击,只好先领着残兵回到自己的地盘。
公孙瓒没捞到好处反而折损许多兵马钱粮,也只好狼狈地回到幽州。在此期间,刘备一直追随公孙瓒左右,表达了自己的毅力与忠心。公孙瓒对刘备的表现很是赞赏,不错,不错,这个以前只知道逃课的师弟看起来还是挺有勇气的。于是回到幽州后,公孙瓒就向朝廷表彰了刘备的功勋,把他推举为别部司马,继续跟随他左右。
同时,由于公孙瓒破贼有功,被提升为中郎将,驻军右北平,以防张纯和鲜卑部族又卷土重来,侵犯北方边境。这正合了公孙瓒的意,夺妻之恨,不杀张纯誓不为人。于是公孙瓒就这么驻军右北平了,三天两头地在边境滋事,挑拨各民族间的和谐相处,还美其名曰守护边疆不让异族侵犯。他这到底是国家大义还是私人恩怨?有他这么办事的么?这给幽州太守刘虞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刘虞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其实这人很有意思。
刘虞是光武帝刘秀的儿子东海恭王刘强的后裔,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从这层关系上来说,可比刘焉这西汉宗亲强多了。但人家刘虞愣是没依附这汉室宗亲的关系上位,而是从基层做起,从小县城最普通的职工开始,凭借自己的努力做出业绩。所以人家刘焉现在都已经在中央当大官了,他才爬到太守的位置上,而且还是这穷乡僻壤的幽州太守,没人愿意来才给他的。幽州很穷,真的很穷,这一点李默阳和顾迷辰可以作证,想起馒头汤饼,肚子就特别难过,还好水如蓝在最近在城里开了家饭店,偶尔可以去蹭蹭饭。
从刘虞的从政经历就可以看出,这人跟刘焉绝对不是一个级别的。自从刘虞来到幽州之后就励精图治,愣是在这穷乡僻壤也开出了几亩荒地。减免赋税、大力支持发展农业不说,处理起民族事务来也很有一套。一打听才明白,原来这刘虞以前在幽州当过刺史,在北边一带少数民族聚居区还是挺有名气的。但就是因为他太过一心为民,没有考虑到同事和上司的利益,所以被人黑了,直接贬回东海老家种田去。于是这孩子只好从头再来,真是太有勇气了,司马迁肯定是他偶像。
话说这刘虞跟刘焉吧,本来是八竿子打不着,政见完全相佐的两个人,应该不会有什么牵扯才对。可不知道为什么,这刘焉总是在不经意间就帮了刘虞一把。比如调他来幽州当太守吧,这是刘焉的主意。刘焉到了中央,塞钱的时候,顺便打听了一下后来派谁到幽州替了他的位置,结果得到的消息是至今为止那个太守的位置一直空悬着。这可不行,要是哪天皇帝想不开让他回去造福百姓怎么办?可是那地方的确太穷了,刘焉自己也深有体会,都没捞到多少油水,所以至今没人愿意去。
怎么办呢?想来想去突然想到以前那个被他的前任刘君黑掉的刘虞,在幽州的时候好像也听说过这号人物,貌似是个特别热心民族事业的家伙,最重要的是常常给人提供免费服务。恩就他了,对对对,幽州跟他就一绝配,哈哈……于是刘焉又去给太监塞钱,说刘虞在北方少数民族中有很高很高的威望,只要有他在,这民族间的战争就别想打起来。于是,当时因安抚了被黄巾祸害的百姓、做了大量后勤工作,从而被调到中央当任宗正少卿没几天的刘虞,就这么莫名其妙地又被调到了地方。
不过这正合了刘虞的意,当宗正多没意思啊,天天看族谱,越看越伤心;还整天为点鸡毛蒜皮的事情,被迫听那些贵族的家长里短,真是没事找事瞎折腾。幽州才是他大展身手的天地。满腹经纶的刘虞很快就到幽州赴任,而幽州在他的治理下也渐渐脱贫,不再需要中央的财政支持。这高兴坏了京城那一帮跟财政有亲密关系的官员,刘焉也因为举荐有功,被提升为九卿之首的太常。这个官可是很大滴,呵呵……刘焉还没高兴几天,太监就找上门来了,只好极为不甘地又放血又割肉。内心再次下了决心,一定要远离中央。结果没过多久,机会就来了。
事情是这样的,有个叫郤俭的哥们,花了一大笔钱买了一个益州刺史来当着玩。由于买官把钱都花了,手头有些紧,于是就借职务之便敲诈了百姓点税收。没想到这益州的百姓真是肥得流油,随便恐吓了一下就大把大把地往他那送钱。尝到了甜头的郤俭觉得这买卖好啊,那一大笔的买官费没白花,比放高利贷还赚,哈哈,不要白不要,反正这里他是老大,没人敢管。于是这哥们就放开手来大干了一番,把益州百姓蹂躏得苦不堪言。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他手下那一群官僚眼红了,有这么当老大的么,全部油水都让你一个人炸干净了,我们吃什么?于是,这事就被捅到了中央。到底谁出卖了郤俭?那可多了去了,谁让你那么嚣张还吃独食来着。
刘焉知道这情况后立马回家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