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众志成城(2/3)
“黄半城”的老贡生黄毓祺正喝令着家丁们搬来大量的美酒和钱饷作为重赏,只要有青壮加入守城,便先赏银一两,美酒一杯,如能杀清兵一人,便赏银十两。而城内的其他大户人家,也纷纷让人拆迁来家宅中的木料和砖石用来守城。这江阴城里的每个人,都在自发地为自己的命运抗争着。
立在江阴城头,高旭犹如一座雕像一般,默默地望着城里城外的众生景象。
高旭的身后立着左右战卫队的两个队长徐鸿徐见山和史战史必达。左战卫队长徐鸿身强力壮,穿着大明制式的重甲,腰间插着一把厚背刀,背着一把强弓,神色严峻,静立如山,端的是悍将风范。
相形之下,右卫战队史战身形瘦削,戴着一顶古怪的帽子,身上又穿着一套古怪的服装,肩头上还有个古怪的肩章,虽然高旭一看就知道这是十七世纪英军的制服,但别的人看来,这个海盗出身的家伙穿着不伦不类,大都敬而远之。但史战却无视旁人异样的目光,这套花花绿绿的西洋制服是他当年洗劫西洋商船的战利品。以他叛逆的性子,不守常规担竟是穿得旁若无人。作为海盗出身,史战喜欢用热兵器,腰上插着二把短铳,一袋火药和铅袋,肩上又背着二把火铳,而且他的腰带上也挂着十几个震天雷。
两个队长喜好上的差异决定了左右两支战卫队迥然不同的风格。从兵器上来说,左卫队清一色的热兵器,成员以舍桥人徐鸿为首,大都是江阴的乡兵出身,人人以刀箭杀敌防身。而右卫队大都是高氏船队的海盗出身,因为常年在海上见识过西洋火器的厉害,除了必要的刀具防身之外,喜欢火铳之类的热兵器。而且徐鸿的左卫战队在任何时候都注定军容,严格按照高旭制定的亲卫队纲要来约束自己;但史战的叛逆性传染了整个右卫战队,他们都是自由散慢惯了的海盗,想一时间严守军纪,何异于奇谈诺亚时代之少女时代。
看着高旭细细地察看着一门守城的红夷炮,然后若有所得,史战嘲讽地笑道:“怎么,大少爷对火炮颇有心得么?”
作为高老头的养子,史战自少时受过那个高大少爷不少的荼毒,自从他以十三岁的弱冠之龄加入高氏船队之后,才逃脱了高大少的魔掌。对于高大少爷有多少能耐,史战自认一清二楚。至于这个高大少一下变得英明神武,以史战看来,这家伙不过有点狗屎运而已。要知道,他史战再不是当初那个随便欺侮的弱小子了,他可是在东海地头上有名的海盗箭鱼。被高旭挑来作亲卫队队长,要不是看在养父的面子上,他史战会屈就么?而且史战也存心找碴,只要惹恼了这个花花大少,他便又能海阔任鱼跃,过那不亦乐乎的海盗生涯。
高旭无视史战的嘲讽,只是叹了一声,道:“火炮之利在攻不在守。”
自从袁宗焕在宁远城用红夷大炮轰死努尔哈赤之后,明军历来的认识就是凭大炮,守坚城。认为火炮之利在于一个守字。而作为一个常年与官军周旋的海盗,史战自然知道火炮的长处在于进攻,在于灵活机动。但火炮的机动力那是在海上而言,要是在陆地上,红夷大炮重达数千斤,还谈什么机动力?
高旭问道:“必达,船队里有会铸炮的匠人么?”
史战挺挺腰杆,暗道站在你面前不就是高氏船队中最好的铸炮师么?高氏船队本来有一位高老头重金请来的炮匠,只是在一次海战中死了。因为兴趣,也出于报复的动力,史战当年曾向炮匠学过一些铸炮之法。当年他的理想就是用自己铸好的大炮一炮把高大少轰个稀巴烂,以全悲惨童年时立下的夙愿。
高旭不等史战回答,又道:“必达,如果把这红夷炮轻型化,重量只有数百斤,架在车轴上,马匹能够拉动,能够随军机动。你想想看,在两军对垒之时,炮营集中数十近百门火炮的火力先轰炸一番,其效肯定先声夺人不同凡响。”
史战只是翻着白眼,火炮的重量减轻,势必影响射程和威力。想把火炮用于野战?这个大少爷真是天得可爱。
看着史战不以为然的目光,高旭只是笑笑道:“相信我,没错的。”
清军的攻城也迫在眉睫,作为守卫北门的主力,季从孝的冲锋营正在城头紧张地备战。一些守城工具也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城头上,诸如箭矢,滚木,砖石,热油之类。有个阔佬竟是提着一大箱银砖来到城头,豪言道:“鞑子攻城时,老子就用银子砸,砸他娘的狼奔豕突。”
高旭看罢,不由摇头不已。这江阴城里虽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所有人都自发守城,但没有一人来统筹全局,势必不能持久。高旭转过头,遥望着从江阴城外一直连绵到君山之下的清军大营,默默地盘计着。
史战站在高旭的身后,看着这个像是变了一个人的高大少爷。不管史战如何不相信,但这个高大少的变化却是如此实实在在。因为以前高大少的目光从来没有这般深邃过,而且要是在以前,史战一眼就能看清花花大少一肚子的男盗女娼。但现在这个高旭他却是完全看不透。而且,如果是以前,这个高旭根本没有这个胆子进入十万重兵围困下的江阴城,只会有多远跑多远。
虽然史战是高老头的养子,但他其实是作为高家的一个奴仆长大的。他自少名叫高战,后来因为他在高氏船队中的抢眼表现,高老头才恢复了他的本姓史氏。至于高旭把他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