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岳托(1/2)
通州城内,岳托麾下的兵马超过一万。除了驻扎着岳托为旗主的镶红旗三千人外,还有察哈尔、哈拉沁、苏布迪等蒙古骑兵总计三千人。
剩下的五千人,则是跟随满洲旗丁征战的家奴。尽管他们没什么甲胄,但是因为八旗军最重军功。只要在战争中立下大功,不仅可以得到丰厚的赏赐,还可以抬旗成为旗丁。
所以这五千辅兵的战斗力并不软弱。因为平时操练严谨,这五千辅兵的真正战力还超过九边明军。
岳托登上通州城头,看了看城外的杨鹤大军。
只见城外尘土飞扬,杨鹤大军正在安营扎寨。大军分为三股,分别扎下三处营寨,死死地围住了通州城。这三处营寨呈品字形,距离不超过五里,可以方便的互相支援,无论岳托攻打那一座营寨,都会三面受敌、难以建功。
杨鹤、满桂等文物将帅用兵沉稳,并没有给岳托留下空子。
对于这一点,岳托并没有疏忽大意,他少年时就屡经战阵,以英武善战闻名辽东。
外面的明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岳托并没有害怕。他亲自带着三千蒙古骑兵,一千满洲披甲兵,八百白甲兵大约五千人策马冲出了通州城。
岳托九岁时就跟随父祖进山打猎,在少年时代就以骁勇闻名八旗军。他虽然不被父亲代善喜欢,但是却很受祖父努尔哈赤喜爱,在他屡立战功之后,努尔哈赤还将镶红旗交在他手中。
此人现在虽然刚刚三十岁,但是战争经验已经超过二十年,早已经是一名久经战阵的将军。
此人因为少年时与皇太极交好,所以受到皇太极影响很大。寻常的时候并不歧视辽东汉人,反而在战场上非常愿意使用提拔汉将,让他们建立功勋。
岳托冲出了通州城,五千骑兵纵马奔腾,尘土飞起了三丈多高。在猎猎西风中看上去兵强马壮、声威赫赫。吓的安营扎寨的明军心惊肉跳,胆战心惊。
此时杨鹤麾下的五万大军,除了步兵修筑营寨之外。剩下的骑兵列阵为前后三阵,人数大约为三万人。统领这三万骑兵的将领。也是满桂、吴志勉,贺虎臣、候世禄等当朝名将,九边总兵。
杨鹤见岳托骑兵出城,慌忙下令鸣金擂鼓,让麾下的兵马快速列阵。杨鹤麾下的兵马都是九边精兵。尤其是骑兵人数众多,超过了三万余人。
但是这三万骑兵,面对岳托的六千人马,还是小心翼翼,不敢轻举妄动。
从万历末年开始,辽东大地几乎连年战乱。在这十多年的征战中,满洲八旗威名赫赫,歼灭了几十万的大明精兵。在多年的战争中,凡是敢于与八旗军野战的军队,基本上都被八旗军消灭干净。这里面还包括名震天下的戚家军。
面对满洲八旗这些年的赫赫战功。九边的明军早已经丧胆。胆气一失,十成的本事就只能发挥出三四成。
就这样一场场战斗打下来,边军越是不敢野战,士气就越低落,在战场上的表现就越不好。这样的恶性循坏,更造就了八旗军战无不胜的威风。
很快官军的步卒已经整顿完毕,而通州城也燃起了高高的黄sè_láng烟。
两军在二里之外对峙,面对列阵完毕的官军,岳托并没有让骑兵轻易冲阵。
在当年残酷的浑河血战中,岳托早已经学到了经验。千万不能冲击又准备的步兵阵型。这一场血战,到现在也让岳托心有余悸,这一仗八旗军战死甲喇额真以上的军官九人,死伤不下于六千旗丁。
这一场血战。虽然全歼了戚家军,打残了白杆兵,消灭了明王朝最后一支强军。但是八旗军也是元气大损,直到十多年后,旗丁的人数还没有超过六万人。
血的教训让岳托明白,任何时候都不能马虎轻敌。他让旗手迅速传令。让城中的汉人辅兵迅速出城。
在一声声凄凉的号角声中,通州城的五千辅兵列阵出城。这五千辅兵虽然干一些押运粮草、修整器械的工作,但是并不是毫无战力的民夫。
他们生活在严酷混乱的辽东,本身也有一定的战争经验。他们虽然通常被满洲太君用来充当消耗的炮灰,但是后金严格的制度还是能给他们一定的上升空间。他们除了装备不行之外,无论是士气还是战斗力,不下于大明精兵。
这五千辅兵,除了一千八旗军列于阵后担任督战队外,当先列阵的两千人都是火铳兵。另外的两千人则是推着盾车的炮灰兵。
八旗军在攻城战中,从来不使用满洲骑兵去冲击有准备的步兵阵,以免折损太重。反而经常使用汉人辅兵推着盾车充当炮灰,后面跟着汉军火铳手,满洲重箭手等投射军队压制敌军。只有在最关键的时刻,才使用身披三层铁甲的白甲兵跟在盾车后面突破步兵阵型。
尽管面对五万明军,但是岳托还是气势汹汹的发起了进攻。只见火铳手,盾车兵列于阵前,后面跟着一千满洲兵督阵。岳托这率领麾下的五千精骑,列阵于后阵,保护着前方步兵的侧翼。
此时,杨鹤也已经抽调大军增援东门。只见三万骑兵分为五队,分别由满桂、贺虎臣、吴志勉、候世禄、孙祖寿五人统帅,依次朝着岳托骑兵方向列阵。
此时、战马的嘶吼声,火炮的轰鸣声,士卒的怒吼声声声作响。
严酷的气氛让两军的士卒倍感压抑,一些胆小的士兵顿时噤若寒蝉,有一些甚至当场屎尿齐流,大小便**。
在战鼓声中,两军的距离越来越近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