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转校园(1/1)
易母对易智说:“刚才那个孩子怎么那样,高傲自大、目中无人,而你又怎么学着他的样子说话?”“有的人天生就高傲自大,目中无人,因此这也没什么奇怪的,我那样说话是因为和一个陌生人交流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就是模仿他说话的样子和他说话,这样可以把沟通的质量和效率最大化,把沟通的障碍和差异最小化,从而使沟通的效果和气氛最优化,说白了就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别人怎么和你说话你就怎么和他说话。举个例子,我们假定一个人会说所有的语言,那他见到一个和他说中文的人,他最好的选择就应该是和对方说中文;他见到一个和他说英文的人,他最好的选择就应该是和对方说英文;他见到一个和他说俄文的人,他最好的选择就应该是和对方说俄文。如果别人和他说中文,他偏偏和对方说英文;别人和他说英文,他偏偏和对方说俄文;别人和他说俄文,他偏偏和对方说中文,那显然不会取得好的效果。”“那如果我什么语言都不会,别人和我说话,我听不懂该怎么办呢?”“那你就学着微笑吧,微笑是全人类通用的语言。”易母对着易智微笑着说:“这样行吗?”易智看了易母一眼大笑道:“你这笑跟哭似的,别吓着别人。”易母与易智同时大笑。易智对易母说:“妈,咱俩去转转校园吧,好熟悉熟悉环境。”“好,走吧。”
这豫隆学院的校园着实不小,母子二人转了大半天不知道走了多少路也不知道还有多少路没走。易智心想:人生的路途也是一样,当你走到一个阶段,一个水平,一个年龄或者一个地方的时候,你很难去估计自己已经走了多少路,吃了多少苦,经历了多少事,哭过多少回,笑过多少次,然而更难估计的是我们的前方,我们的未来,还有多少路要走,还有多少地方要去,还要和多少人相遇,我们对此一无所知,但正是对未来与前路的无知使我们对明天与远方充满了无尽的憧憬与向往,我们总觉得在前方或者更前方,在远处或者更远处有一些我们看不见但能感觉的到的人或物在召唤着我们,引导着我们风雨兼程的前进。
易母问易智:“累了吧?”易智说:“不累。”“那咱俩再转转?”“转呗。”易智话刚出口忽然想到:自己年纪轻,又坚持锻炼身体,所以走这些路自然不累,但母亲已经这个年龄了,平时又少走远路,肯定是很累的。想到这儿,易智马上改口道:“我还真有点累了,咱俩这都转了一下午了,也差不多了,还是往回走吧,回去也该吃饭了。”“那往回走啊?”“往回走。”于是母子二人便顺着来路回去。易智一边走一边总结刚才事情的道理,我不累,不代表母亲不累,人不应该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而要用别人的标准要求别人;当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时,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而不顾他人,要充分考虑到别人的感受,照顾到别人的利益和要求;母亲问我累不累,这其实已经说明母亲感觉到累了,当别人问到你的感受的时候,你也要想想对方的处境和感受,有时对方向你发问,恰恰是对方向你说明自身状态的一种方式,你要学会从这些细节与提示中了解对方的想法。易智一面想一面觉得刚才做出的决定是对的,自己心里也舒服不少。人在事后要么对自己的正确决定感到高兴与欣慰,要么对自己的错误决定感到后悔与不快,不同的选择带来不同的外部结果与内部感受,可见决定与选择有多么重要。
思考之间,母子二人回到了宿舍,黄肖二人都不在,两人坐着歇了一会,便去吃了晚饭。吃完饭,易智便让母亲早点回白天安排的临时寝室休息,自己则又转校园去了。他决定要去考察考察高年级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他去了教学楼,看了看自习室,发现人不多;去了图书馆和阅览室发现人也不多;又去了电子阅览室和网吧,发现人很多,电子阅览室也被当做网吧用了,里面查阅电子文档和看电子书的人很少,打游戏、看视频、聊天的人倒是多得很。考察的结果一点都不超出易智的预料,这些恰恰都是在易智的意料之中的。高中的学生在老师与父母的双重管教下学习和生活,学习占了绝大多数,因此他们几乎没有时间生活;而到了大学父母不在跟前了,大学老师也不会像高中的老师那样一天十几个小时盯着学生了,因此大学生们便自由的多了。如果用水来象征自由,那高中生的自由便像鱼缸里的水,水少并且几乎静止,这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几乎就是毫无自由可言;相比较之下,大学生的自由则直接跃进成黄河之水,那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所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是一发不可收拾,孩子们决定把他们高中时期所错过的生活加倍的补回来,让学习与生活的比例与高中时期颠倒过来,变成生活占绝大多数,因此也就几乎没有时间去学习。但最为可怕的是无论在高中还是大学,或许孩子们根本就没有弄清楚学习与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意味着他们学习了二十来年,也生活了二十来年,但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生活,即使知道,也知道的不正确或者不全面,而这些都将对其未来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