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训练(1/2)
屈宁大大地吸了一口气,心情既惶恐又不安。她不知道,她和无极到底犯了什么错事,竟然需要劳烦如此众多的军队来抓她们?
这时,只听一声有力的声音响起:“闪开!”但见包围着他们的军队自动自觉地让出一道,从人行道中走来一个身材高大,两眼有神,穿着不同颜色军装的人。
他的脚步沉稳而有力,气势如虹地走了过来,走到屈宁和无极的身边停下了脚步,眼神咄咄逼人地看了屈宁和无极一眼。忽然伸手一挥,大声道:“把这两人和之前抓的男丁一同带入军中。走!”说完,他摔先往旁走去。
“是!”军队中,不知谁应了一声,从军队之中走出十人,分成两组,每组五人,押着屈宁和无极跟在了军队的后面向着前方走去。
屈宁和无极感觉心里拔凉拔凉的。妈|的,他们日防夜防,就怕有哪一天运气不好而撞上了军队,被军队抓去当军人。因此,他们尽量拣人少的地方走去。谁料想,这里乡村野岭,离城池又远,还是着了道,被军队抓去充当军人了。
这时,只听周围响起了嚎陶大哭的声音,材里的老人、小孩、妇女们疯一般地向着军人们冲去,与军队们撕扯在一起。
屈宁看了觉得难过又鄙视。这些老人小孩们,明知道这里有军队埋伏,等着抓她和无极,却也不告知一声。只是心灾乐祸地看着她们被抓。此刻看到他们自己的亲人被抓走,他们便心痛、难过地呼天抢地起来。真是值得鄙视,又值得同情。
在屈宁的对历史参军的初浅记忆里,古代时期由于人口稀薄,村民分布广散,每家每户的壮丁不多,投军的人除了必须出的人数,其余的壮丁几乎都会想尽办法躲避被征兵。不像现代,只要你想又符合参军条件,一户人家可以三四人参军。古代时期,当军队在战场上死伤无数,又急需人员补充之时,便会常常看到军队去村庄抓男丁来补充军人数量。村里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知道家里的男丁一旦参军,那就是活着出去,死着回来。有的,甚至连尸体都见不到,就那样在战场上露尸,成了一堆白骨。所以,正常的人家都不愿意自家仅剩的男丁去参军,去征战沙场。
屈宁和无极当然也不愿意参军,但是他们被无数军人抓了个正着,就算不想也没有办法。只得乖乖地与其他人一样,随着军队来到秦国边境军营。
在这里,军队人数五万左右,副将六人,一位军师,一位主将,帝封琅邪王将,其中副将每两人管一个军。由于参军第一任务就是要熟悉军队的编制与配合,因此,在熟悉的同时,屈宁知道了这里的军队编制。这时期的秦*队编制秉程了古时候的编制,依照伍、两、卒、旅、师、军而成的。即:五人为一伍、五伍为一两、五两为一卒、五卒为一旅、五旅为一师、五师为一军。征兵之时,按五户为一比,五户人家各要送一名男丁,一共送五人,恰好组成一个伍。这个伍,不论干什么事情,都是被分在一起。
屈宁和无极以及另外三人被分在了一起,组成一个伍,列入步兵。步兵打仗时所用的兵器有几种,如:刀、剑、戈、镞、矛、斧、铲、棒等等。在n种兵中,屈宁觉得步兵最危险。如果运气不好,被分到前锋,一旦打起仗来,必须跑在最前面,又是死得最快。这种兵,想想就让人头痛、害怕。
她当然不想被分到前锋做步兵,带头冲锋陷阵,做一个冤死鬼。不过,这还不是让她最怕的。让她觉得最恐怖又害怕的是,他们刚刚入军便被抓去校场训练。听说,他们的训练时间只有三天,三天之后,他们就要随军征战。
oz……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参军人员一般都要训练几年,才会上战场。如果运气好的话,有的训练几十年也不会上战场打仗。她何德何能,参军三天,就要加入打仗行列,这不是要她去送死吗?
这三天来,她和无极他们一起被送入校长,经历了人生中最为艰辛困难的训练。这三天,她流血流汗,不流泪,每天累到半死,连睡着都在梦中被副将抓去训练。训练的科目无非就是列阵、格斗、摔跤、弓箭(包括弩)、跳跃、伏爬等等。
这些科目看起来简单,实则练起来难如登天。例:列阵。首先要配合整休,然后是散体。所谓整体是有时一个军组成的列阵,有时是一个师、或旅、或两、或伍。最小的阵队为伍,五人为一伍。既使是五个人的列队也是很难练的,每前一步、或后退一步、或横向、纵向一步,都要五人配合起来。打仗时讲究的是随机应变,不是死定的,既可以以阵队攻击,亦可以散打。所谓散打,即五人分开,各打各个。不过,这种打法其实最容易死。俗话说得好:团结就是力量!五人只有团结起来,结成一个阵,才不易被人打败。若是分散,屈宁不敢保证,她能活多久。
至于格斗和摔跤的训练,和现代剧中的各种训练差不多,几乎都是被打得半死和摔得半死;弓箭的训练也是看起来简单,实则繁锁又艰难。不懂和不明的人,实在难以理解。其实,在这么多训练科目中,最为艰难的训练是体能训练。这种训练,简直可以用‘魔鬼’般的训练来形容。即每一位士兵必须穿上泰山般重的披甲,头戴铁盔,身背50支箭和一柄戈,腰里还要佩上短剑。全身上下,能戴的戴,能背的背,反正是让自己成了一座泰山一样重的人,顶着烈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