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血海烈焰挣命行(1/2)
腾空而起的火球由小变大,由远及近,火焰熊熊燃烧摩擦出猎猎风声,从天而降!
“轰!”这枚火球并没有砸入营中,而是落到了营寨侧面的地面上,落地的瞬间猛然炸出无数大大小小的火团,四射飞溅。盖因石弹之外捆扎的经过油脂浸透后的布条稻束,在落地之时被巨大的震动崩飞,才会造成宛如爆炸般的效果。
虽然没有被投入营寨之内,但这漫天飞舞的火焰如同下雨一般,纷纷扬扬的四处飘落,加之大火球上仍在燃烧,使得附近一下变得亮堂堂的。而那些落在寨墙上的火焰,则在守军的扑打之下,渐次熄灭。有的士卒被燎到了头发眉毛却浑然不觉,甚至被烫伤了手臂,也不敢有丝毫大意。
这枚火球砸落下来后,荆州军的霹雳车阵地上,炮车手们紧张的拉拽着绳索,调整投石机的角度,而其他霹雳车也陆续完成了准备,开始向曹军右营试射。
自荆州军炮车营成立到这些年东征西讨,无数次参战,炮车手们早已总结出无数经验。而且随着这些经验被转化成有章可循的规矩之后,炮车营的战斗力已有了很大的提高。
无论是操作霹雳车时的规范,相互之间该如何配合,还是用简易的工具测量距离,计算风向,甚至石弹的规格大小会有怎样的影响,都成为炮车营炮手们的必修课。有些经验丰富的炮车长,还会被请到军学中担任教官,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新兵。
正是这些无处不在的细节,决定了荆州军的炮车营无论是战术素质,还是总体战力,都比仅仅拥有同样武器的对手高出许多。
同样是霹雳车,你抛射一次的时间我足以抛射两次,甚至三次,即便在同等的命中概率下,谁被击中的可能性更大?
更不用说荆州军炮车营的石弹,大多都是石匠们采石打磨而成,尽可能的做到同样规格下重量相差不大。再加上炮车手们总结出来的丰富经验,实力上的高低便自然形成了。
比如试射这个环节,并非盲目的抛射出去之后再重复发射,而是有专门负责观察落地点的人,根据距离远近,偏差大小进行计算,这种结算还借助了简易的测量工具,使得结果尽可能的准确。因此才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
其实就连刘琮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已经无限接近于弹道学……
随着霹雳车观测手们的指挥,绞盘手们转动着绞盘、拉拽着绳索。巨大的霹雳车架在底盘上缓缓转动,同时抛杆也被紧绷地绳索降下来,负重箱晃悠悠的升至半空。
四个精壮汉子用碗口粗的木杠,将早已准备好的火弹抬入铁条打造的网兜里,炮车长见部下用火把引燃了火弹,一声令下,霹雳车右侧的壮汉稳稳地扳下闸杆。
腾起的火焰使得那个点火的士卒飞快地后退,当闸杆扳下后铁制的卡笋随之转动,固定抛杆的绳索顿时松开,抛竿前方的负重箱猛地坠落,绕在绞车上的绳索随着抛竿升起而拉动了绞车,速度飞快,拉得绞车急速转动,青铜打造的瓦轴处升腾起一阵白烟!
霹雳车上的各个部件以肉眼难以看清的速度飞速运转,而抛杆的长臂也随着负重箱的下降急速升起,直到负重箱轰然落地,抛杆也撞击在车架顶端的横档之上时,铁网兜中熊熊燃烧的火球,便立即飞出,先是冲向黑黢黢的夜空之中,然后在夜色中划出一道烈焰拖拽的弧形轨迹,带着沉闷的呼啸声,在营中曹军将士惊恐的双眼里越来越大,直至随着一声巨响,砸中了营寨正面的寨墙。
坚固的寨墙顿时垮塌了一段,碎石****,火焰横飞!
有数十名曹军本来躲避在这段石头垒成的寨墙后,此时首当其冲,连叫喊声都没发出,便被乱石砸成了肉泥,稍远些的士卒有的被碎石崩伤了面颊,有的被大块碎石砸断了腿,然而最为凄惨的,还是那几个被烈焰吞噬的士卒,他们浑身燃起大火,发出不似人声的凄厉叫喊,在火焰中扭曲地挣扎着……
然而却没人能帮助他们,因为荆州军的霹雳车虽然数量不多,但发射的速度很快,接二连三的火球从天空中呼啸着扑向营寨,人人都在躲避,谁还顾得了别人?
随着越来越多的火球砸中寨墙、落入营寨,火势便愈发不可控制地燃烧起来,从数个点连成了片,热浪席卷,人喊马嘶,右营已经岌岌可危了。虽然很少有火球能够直接击中士卒,但落地后激起的碎石火焰却铺天盖地,给营中的曹军将士造成了极大的威慑。许多士卒甚至吓得浑身发抖,却又不知闪避。可见给曹军将士心理上的打击,是多么巨大。
城楼上曹仁面沉如水,只是按着栏杆的手背上,青筋暴露。
他自认已经对荆州军的炮车营相当重视,也因此做了充分的准备,然而当荆州军真正亮出獠牙,猛然发力时,他才发现自己还是对荆州军的战力,估计不足。
也许是这些天敌军霹雳车的表现,麻痹了曹仁,但眼前这一幕,使得曹仁意识到,如果面对这样的敌人还幸存侥幸的话,下场一定会非常凄惨。
好在之前已经将左右两营的士卒抽调了大半,否则损失还将更加惨重,曹仁当机立断,下令城下两营中的将士放弃营寨,立即撤回城中。
与此同时,城头上曹军霹雳车,也陆续开始向荆州军反击。
叶城城墙本就建筑在地势较高之处,加之城墙高大,架设在城头的霹雳车,射程自然就比城外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