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三章 暹罗风云(1/2)
1934年11月8日暹罗(泰国)爆发大规模排华,西康在那里的银行也被洗劫,消息第一时间就被传到了,还好只有两家银行,主要是为了那边华侨方便取款,因为他们的大部分资金都存在了西康的银行,但是这也让王九龄没办法接受,连鬼子,英国人都不怕,今天居然被一个小小的暹罗藩国欺负头上,简直是岂有此理
而王九龄不知道的是,这起事故正式英国人和鬼子在一起策划的,而泰国政府官员对于有两大世界强国支持而有恃无恐
东南亚排华的历史就像欧洲排犹是一样的,而华人跟犹太人不一样的,犹太人是喜欢去控制别人和别人国家的财富,野心勃勃华人都是安分守己,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他们都是安安分分的做生意,勤劳致富的,而那些东南亚的猴子们却懒得像头猪
在东南亚,因为四季雨水充沛,四季度差不多,都是夏天,所以那里不会有冬去春来,因此那里每个季节都有花开花落,果实落成,所以那些土著就算不干活也不会饿死,饿了只要去采一些野果就可以生活
在华人在挺着烈日劳作的时候,他们却在家里睡觉,而当华人的日子越来越好,住上了大瓦房或者楼房,而土著们却依旧睡在茅草搭建的房子里,所以他们就会慢慢想为什么,最后他没有觉得是因为自己懒惰,而是觉得是华人运气好,最后又觉得是华人抢夺了他们的财富,所以他们才变得那么贫穷
西方殖民者到来后,为了掠夺华人的财富,除了直接掠夺之外,就是怂恿土著抢夺华人的财富,然后他们参与分赃
这次暹罗排华就是他们一首策划的,西康、西藏原来是是英国人的势力范围,以前还没什么,可是王九龄在那里发家之后,他们在两地的利益完全丧失了,昂贵的产品根本竞争不过西康自己的物美价廉的产品
第二个就是西康发现了大量的矿产资源,他们感到愤怒,因为要是王九龄没有占据那里,这些资源就是他们的
第三个王九龄无视他们的存在突然进兵西藏,在那里驻扎了五万士兵,英国人猝及不防,来不及反应,就被王九龄拿下了西藏,之后不管英国人这么做,都不能让王九龄退兵,派了军队去威慑,也被王九龄的部队打了回去,虽然王九龄没有西藏有排斥英国人的行为,但是英国人的产品彻底的丧失了西藏,根本竞争不过王九龄的廉价产品
……种种原因使得英国人特别记恨王九龄,要不是英国政府在战略收缩,不想惹出大乱子,这些英国军方早就想给王九龄一个难忘的教训了,所以他在找机会让政府也不能反对的方法,那就是让王九龄先出手
只要王九龄先出手,扇了英国人的的脸面,那么英国政府必然不能无视,就算他们想那样,英国的国民也不会答应
而日本人跟王九龄额恩怨就不需要说了,所以双方很快就勾结到了一起,王九龄的实力强劲,贸然的出兵攻打交趾虽然日本人可以做到,但是日本人从各个方面了解到,王九龄居然拥兵几十万
而且拥有大量的火炮以及大口径重炮,还有飞机,等等,也就是说打王九龄的注意,还不如直接出兵占领南京,把握还更大些,损失也更小些
因此他们想了想还是先给王九龄添堵,等王九龄自顾不暇,手忙脚乱的时候,在商讨是否出兵
东南亚其他地方不是法国的就是美国的,或者荷兰的另外就是英国人的,日本人没有殖民地,没有那个国家愿意日本人来他们的领土上瞎搞
英国人虽然跟日本人一起对付王九龄和西康,但是他们也不是猪,知道日本人比王九龄的威胁更大,所以不可能答应日本人去他的殖民地瞎搞
最后双方选择了暹罗,这个国家是个半殖民半封建国家,要不是英法为了缓和矛盾,让这个国家做一个缓冲,暹罗也早就被灭了
但是他们选这个地方实在是很有眼光,因为暹罗跟交趾有大量的边界接壤,他们估计要是抢了王九龄的银行,到时候王九龄要么忍气吞声,那样的话,就可以狠狠的打击王九龄的嚣张气焰
不过他们还是希望王九龄跟暹罗打起来,那样他们就可以坐收渔人之利,有两大国家的支持他们也相信暹罗不至于几天就给王九龄灭了
只要他们这边做好了,暹罗的军队再坚持个十天半个月,那英国人和日本人完全可以反应过来,制裁王九龄,甚至出兵
现今东南亚国家泰国的古称其部分先民是原居于中国云南一带,元时为逃避蒙古入侵而南下迁居中南半岛的古代中国人暹罗在文化上受到了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双重影响,尤其是自印度西传而来的佛教文化对其影响至深,至今都还是一个全民信奉佛教的宗教国家暹罗国号于1949年更名为“泰国”,意为“自由之国”
公元18世纪,时值缅甸入侵,在华裔民族英雄披耶达信的领导下,暹罗人民英勇反抗外族入侵,取得了复国斗争的胜利随后迁都于吞武里,建立了吞武里王朝,达信被拥为王他继续领导击退缅军的频频进攻,把四分五裂的国家重新统一起来
吞武里王朝(1769年-1782年)是泰国历史上的一个王朝它由一位年轻的将军达信(即郑信,又名郑昭)所建立他在泰国东南沿海一带组织了一支抵抗缅甸的军队达信是中泰混血儿,中国史书称为郑信他收复了大城,随后消灭各地割据势力并解放了清迈等地1782年,达信在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