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2/2)
,更是父子,因此我总劝您跟太子说话软和些,不然准让这些小人钻空子。”贵妃轻飘飘的一句话,就给费家定了个“小人”的名头。
费家也是~军~功起家,曾经也出了几个不得了的人物,不然圣上也不会从他家挑选太子妃。
可这些年费家的方向出了岔子,奉承太子排除异己样样能干,却没有哪位族人做得出像样的政~绩~和~军~功,饱学德高之士更是一个没有。
这家人,尤其是费大公子赚钱真是把好手,不过捞得的钱财恐怕只有少部分上交给了太子,大部分则进了自家的腰包。
尤其是按照庆王收集的证据,费家早就和平南王勾勾搭搭,虽然他们存的是“从平南王这儿获利套取消息,而后转手就把平南王出卖”的心思。
眼见圣上又陷入沉默,贵妃忽然轻笑道,“这费家和平南王倒是所见略同啊,都是靠银钱打通前路不成?不过只要不许这一家人离京做官,又能翻出什么浪花?”
不掌兵权,没有属地,便是没有根基,又何谈霸业?
圣上终于长叹一声,“太子若是有你这份心,我还愁什么!”
贵妃也不骄傲,“您忘了当年咱们坐在一处读书了?您说给我的那些道理,我可都没忘。”见圣上露出了怀念的神情,她才又道,“太子哪里是不懂这些?依我看,还是用顺手的人不好轻易撤换,另外他跟您一样,护短呢。”
想想也是,跟着自己数年的心腹让父亲一句话就从头削到位,太子心里如何能痛快?哪怕他爹是真心地为他考虑。
圣上摇了摇头,“你怎么总是替太子说话。”
“我分明是替您说话,”贵妃笑道,“我假惺惺地真骂上几句太子,您就舒畅了?”
“圣上苦笑道:“真是说不过你。”
贵妃又亲自端了碗参茶过来,“像样点的人家培养嫡长子又有哪个不精心尽心的?都是一半教一半悟这样过来的。您是没见过当年我父亲骂我哥哥骂到狗血淋头,哥哥受不住背地里跟我道委屈呢。您这份家业又实在是忒大了点,因此磨练起来定必别人家长呀。”
这就是圣上甭管是开心还是不开心,都愿意来找贵妃的原因。
她聪慧博学又善解人意,每每一番劝说下来,圣上总能熄了大半的火气。
在圣上想来,爱妃也的确提醒了自己,为了平定西南,他最近鲜少跟太子闲聊谈心了。
眼见圣上又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贵妃依旧并无得意之色:太子……其实有些任性。
当年,圣上安排了宁荣国府再加上太子的外祖父一起辅佐太子,可随着太子迎娶太子妃,日渐倚重费家,疏远宁荣两府甚至他的亲外祖父,贵妃便知道太子……怕是很难从圣上手里顺顺当当地接取玉玺了。
当时贾代化与贾代善兄弟尚在人世,都是圣上信任的能臣,这二位与太子外祖父不仅能让太子有重臣守护,还能让太子学习且练习一下制衡之道。
可惜圣上这份苦心,太子也许体会得到,可在他心里没准儿懒得费这份心思:反正他是太子,将来这些老臣要么去世,要么……还不是得乖乖地听他调遣?
这些“谗言”也有费家的功劳,贵妃在宫中也有耳闻,可她没跟圣上提起过半句——听人转述怎么比得了亲耳听见更刺激人呢?还免却她挑拨是非的嫌疑。
平心而论,大皇子要比太子更听得进谏言,也更肯自省……可惜若是他扳倒了太子,那么他终究帝位无望了。
第二天,圣上准了御史所奏,让太子妃其中一位堂兄回家写自辩折子去了:这位跟太子排到关口的心腹正是亲兄弟。
下朝后,圣上把太子叫到了御书房,而赵之桢则去看望下两位妃母。
贵妃跟儿子说的全是公事,赵之桢一脑子官司到了淑妃宫里,又让生母弄得暗暗恼火:淑妃还真地自顾自给柳桓指起婚来。那姑娘的爹甚至没有功名。
赵之桢听来听去,终于怒极反笑,“妃母也要下旨吗?”
淑妃一滞,终于端详起儿子的神情,“他们一个劲儿地打发人来央求,我听着那孩子也很不错。”
淑妃在宫中生活了大半辈子,她耳根子再软却有个大好处:从不曾打肿脸充胖子。只要觉得不对劲儿,她立即说实话。
赵之桢笑了笑,“他们给大哥挑了个吴家女……您知道结局如何?让大哥直接赏给属下了。”
淑妃一怔,“这……真的?”
此时房中静得简直落针可闻,赵之桢隔了一会儿才道,“妃母别太顺着他们。吴家其实什么都经不起。”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