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鞍山(1/2)
初到鞍山
1959年9月。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祖国的钢都。从此,我就被套在钢都这驾马车上,一直拉到退役。
1959年是大跃进成果较为实在的一年。有几件大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中具有值得铭记的地位。a;a;nbsp;;
4月分,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钢的生产指标由1 万吨调减到1300万吨。
6、7月分 ,**在庐山说“大跃进”的重要教训之一就是没有搞好综合平衡,综合平衡是经济工作中的根本问题。首次调整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
a;a;nbsp;;7月分,彭德怀在庐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对1958年以来产生的“左”倾错误及其经验教训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见。但是,却被指责是“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是“右倾性质”的问题。之后,又开始了“反对右倾”斗争。
9月发现大庆油田,打破了“中国贫油论”,是我国石油地质工作方面的一个重大胜利。从此开创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石油工业的步伐。“大庆”在中国出现了,且成为我国工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
在大跃进**中,迎来了共和国十年大庆。
我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中,走上了(三十)而立的人生大道。
1959年9月中旬,我和颜宪言携其妻子,共三个人一起坐火车从沈阳来到钢都鞍山。
钢都鞍山是因为市区南面有两座形似马鞍一般的山峰而得名。马鞍是什么样子,现代人大概很多人只是在影视剧中见过。如果孩子问父母,马鞍是什么样子,可能父母会回答,“南面,铁道西那座两头高、中间低的西鞍山就像马鞍。”
初到鞍山的人,肯定都会寻找鞍山地名的起源,看一看马鞍一般的山在何处,是一个什么样子。站在市区合适的位置,向南看,在中长铁路东西两侧,有两座形状大体相同的马鞍形山体;东面的称为东鞍山,西面的称为西鞍山;东鞍山形体略大于西鞍山,海拔也高于西鞍山。两座山都蕴藏着丰富的铁矿石。西鞍山仍然保持原始面貌,植被完好。我最初看到东鞍山的时候,它的两个凸起的山峰虽然经过剥岩开采,失去了植被,仿佛落汤鸡似的,却仍然保持原有的马鞍形状,还是名副其实的(东)鞍山。东鞍山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开始建设,到了1959年已经具备大规模开采矿石的条件,称为鞍钢东鞍山铁矿。
东鞍山的东面是连绵起伏的千山。古人称千华,即有如千朵青莲花簇聚于此,简称千山。千山虽然不能与泰、岱、华、岳齐名,也算得上山海关外群山峻岭中的佼然特出者。千山嵯峨奇峭,岩壑错杂,不像密山那边的完达山那样舒延平缓。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鞍山的标志性建筑,除了鞍钢厂区林立的大烟囱、硕大的高炉;就是座落在火车站到219公园东西向的219路中段南侧、市府广场东侧的设计院。每当市府广场杏花开放之时,常常有人以设计院为背景,摄影留念。
有轨电车在设计院西侧经过,向南直到市区边缘的长甸堡鞍钢职工聚集区;向东绕过市府广场,经过火车站,沿中长铁路(也是鞍钢厂区东侧边缘)向北直到北部市区尽头的鞍钢职工聚集区的太平村。有轨电车的车轮滚动在铁轨上的敲击声,不绝于耳。
环市铁路是钢铁工业基地城市——鞍山的特色。东环市路从鞍钢厂区出来,起始、终止于火车站。向南四方台,再向东大孤山,向北樱桃园、七岭子,向西羊草庄又折回火车站。这条环市路连接了东鞍山、大孤山、樱桃园铁矿,直通厂区内的烧结厂;同时也是沿线鞍钢职工通勤的客运交通工具;当然,市民和农民也跟着沾光了。西环市路在市区西侧,从鞍钢厂区北侧向西直达刘二堡,不是如东环市路那样环形、闭路,而是一条直线。功能和东环市路基本相同。随着鞍钢城市住宅建设不断增加,农村通勤职工减运功能已经消失。
青年街商店、铁西联营、立山百货是市内最大的百货商场,还有一个对炉山百货商店仅次于它们三个。铁东圈楼是市内副食品供应最大的商场。小的副食品商店还算分布合理。满足当时购买力水平的需求还是适应的。著名的饭馆是五一路饭店、天津包子铺、无锡老正兴。健身浴池,是市内最具规模的洗浴场所。我们去洗澡的时候,常常能够看到市委赵敏书记,他与我们统计局的陕西老乡格外亲切,遇到时,总是(一丝不挂)坐在大厅的木板床上闲谈不已。当然,著名的是汤岗子温泉,是国家级的疗养院;院外有一个大众浴池,也是温泉水,水温极高,是我们偶尔光顾的地方。
早晨7点钟,电笛长鸣,它总是在提醒我们,新的一天开始了!
夜深人静,铁矿山电机车低沉、浑厚、悦耳的喇叭声;钻机凿岩有节奏的铿锵声;电铲往矿车铲装矿石的散落声,从遥远的矿山传来,让人深切地感觉到,祖国重工业的脉搏正在健康、有力地跳动。
出铁了,或倾倒钢渣,市区西北就会红光四射,映红夜空一片。
钢铁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分秒不停、连续不断地生产着。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初到鞍山的人,突出印象,就是鞍山城市绿化搞得好!鞍钢厂区与市区相连的南侧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