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我在汉末当后浪》

顶点小说网(23dshu.cc)

首页 >> 我在汉末当后浪 () >> 第一百三十二章 以工代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23dshu.cc/236864/

第一百三十二章 以工代赈(1/2)

初平三年,七月。/p

严颜、刘璝率领的益州先锋军,已经在半个月之前,从绵竹北上。据传回的最新战报,此时他们已经过了安阳,正在穿越箕谷。/p

由刘璋和赵韪带领的第二路军,也都点齐兵马,在绵竹校场会师后,取道汉中成固,往司隶和益州边境的太一山而去。/p

而刘瑁,终于在七月中旬,接到了刘焉发来的制令。/p

在接到制令后没多久,刘瑁就把所有蜀郡文武召集了起来,商讨出兵事宜。/p

仔细看过了制令之后,贾诩皱着眉头,首先说道:“主公,董卓身死,长安如今被李傕、郭汜等西凉军占领。”/p

“趁着李、郭等人立足未稳,各自猜疑的时候,出兵北上,攻打司隶,确实可行。”/p

“不,文和此言差矣!”贾诩话音刚落,一旁的任安就急忙起身,朝刘瑁施了一礼,道:“主公,我蜀郡在近两年以来,先后出兵塞外,征讨羌人,北上汉中,收复失地。”/p

“消耗了无数粮草、钱银,如今已是兵马疲顿。现在又如果要出兵司隶,蜀郡这几年的发展,必将毁于一旦啊。”/p

任安这些年,在刘瑁外出的时候,一直坐镇成都。在治理蜀郡的方面,他可谓是比所有人都要有发言权。/p

此时任安言辞之恳切,情绪之激烈,不得不让刘瑁,对出兵司隶的事情,有所犹豫。/p

“所以,为了蜀郡的长远考虑,属下还请主公,能够上书刘益州,让蜀郡免去此次讨伐司隶的征调。”说完,任安深深弯下了腰,向刘瑁请命。/p

见任安如此抗拒发兵,刘瑁一时间也有些头疼。/p

这次司隶之战,虽然攻克长安的可能性不大,但也有着非凡的意义,在刘瑁的心里面,说不想参与其中,是不可能的。/p

且不说现在,董卓新死,西凉军群龙无首,李傕、郭汜等人内部矛盾不断。这时候,以勤王之名出兵北伐,再辅以益州军强大的兵锋,一定可以收拢住不少的西凉军残部,掳掠三辅地区的大量人口。/p

如果北伐顺利的话,甚至还能够震动长安,说不得就可以逼得李傕等人出面,和益州谈和,到时候益州方面,必将收获更多的利好。/p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这次领衔出兵的益州军将领名单里,出现了刘璋的名字!/p

刘璋平日里作为绵竹州牧府里的一个闲散文官,向来都不过问,也不参与益州的军事行动。/p

如今却出现在了北伐司隶的将领名单里,这不得不让刘瑁内心里有别的想法。/p

很明显,这就是刘焉在考验他和刘璋,如果自己不出兵,必定会在刘焉的心里面,落了下乘。/p

可是,任安说得也不无道理,蜀郡靠一个郡治养活近万士卒,本来就不容易,现在连年征战,也着实拖累了发展。/p

思来想去,刘瑁颇为无奈....../p

“使君,我有一计,可解任公之忧。”这时,仓曹吴懿出班说道。/p

刘瑁看着自己这个大舅哥,无疑像是看到了救星一样,赶紧说道:“子远兄长有何妙计,还请教我。”/p

吴懿先向刘瑁行了一礼,而后说道:“面临如此困境,不外乎是开源、节流,两种办法罢了。”/p

“迁徙到蜀郡的百姓太多,使君可以消减他们的口粮,只需保证这些人不被饿死就行。然后再从各地百姓手中,征收战争粮,征发更多的民夫,这就是节流。”/p

任安闻言,紧皱起眉头,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说道:“凉州三辅的这些人,不远千里前来投奔我等。若是让他们,过着流民一样的生活,岂非辜负了他们的拳拳之心?”/p

“至于我蜀郡的百姓,经过这几年的征战,日子本来就过得紧巴巴的,若是现在突然又要征缴军粮和强行赋役,只恐怕,百姓会有暴动啊!”/p

刘瑁也考虑到了这点,对吴懿说道:“是啊,百姓乃是我蜀郡根基所在,民心失去容易,再想拿回来,可是难上加难!”/p

吴懿淡然一笑,却是说道:“对于凉州三辅的百姓,无非是恩威并施。使君可以先派人,向这些人宣传蜀郡的困境。”/p

“而后,使君再向他们承诺,日后可以分给他们田地。”/p

“这些人,以前大多都是贫穷百姓。听到使君的许诺,只要他们心中有个盼头,不会被饿死,就能够忍耐下来。”/p

刘瑁闻言,暗自点头。/p

若是宣传到位,并且给这些人,勾勒出美好的明天。那么这些淳朴,而又吃苦耐劳的百姓们,必定不会说些什么。/p

贾诩却是意有所指的说道:“恐怕有些人匪气不消,若是再有人挑拨,必定会酿成动乱。”/p

刘瑁闻言,心中一凛。/p

田丰说的没错,这些人以前要么是凉州的叛军,要么是三辅一带的强人。他们劫掠这么多年,已经不是当初那些淳朴的百姓了。/p

对于流民,吴懿的方法可能管用,但是对于这些人,恐怕就不行了。/p

吴懿却是淡然一笑,说道:“纵然再怎么改变,他们的本性却是不会变。”/p

“使君可以先将这些人,分散到蜀郡的各个地方,而后给他们荒地,让他们开垦荒田、建造房屋。”/p

“有了良田、房屋,就代表这些人有了家。使君再告诉他们,只要熬到明年开春,就分发给他们种子,让他们耕种土地。”/p

“这样一来,这些人又岂会反叛?纵然有个别人心怀

状态提示: 第一百三十二章 以工代赈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