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科技之我的时代》

顶点小说网(23dshu.cc)

首页 >> 科技之我的时代 () >> 第一百一十一章 当然可以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23dshu.cc/236843/

第一百一十一章 当然可以(1/2)

另一边,徐海明在休息室里找到了陆洋,此时的陆洋正坐在靠椅上闭目养神。/p

徐海明走了过去,说道:/p

“怎么了?失败了?没关系啊,下一次再搞嘛。”/p

“你没进操作室看一下嘛?这么不相信我,我会失败吗?”陆洋没有睁开眼睛,他听出了是徐海明的声音。/p

“比起核聚变,我还是更担心你,既然成功了那为什么会不开心呢?”徐海明在他旁边的座椅上坐下。/p

“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太纠结了。”/p

“方便和我说说嘛?”/p

“那要看你现在以什么身份和我聊天了。”/p

“有什么区别?”/p

“好吧,区别也不是很大。”/p

“那你就说吧。”/p

“你说就我现在的身份,国家能给与我最大的信任吗?”/p

“当然能了。”/p

“这次我来的主要目的就是通知你,银创的武器研发和生产的证书马上就下来了,你可以做你想要做的事了。”/p

陆洋猛的睁开了双眼,盯着徐海明问道:“真的吗?”/p

“是真的,我能拿这事开玩笑嘛?”/p

“真是太好了,太棒了,哈哈哈哈。”陆洋笑的很大声。/p

“别高兴得太早,你虽然有了资格,但是还是有限制的,你的军工产品只能和我们国家交易。”/p

“这算什么限制,等于没限制嘛。”/p

陆洋心里舒服了,终于不用那么纠结了。/p

“你的诺贝尔奖章、证书和奖金我也都带过来了,现在不在身上,等我回去拿给你。”/p

“没事,我又不急。”陆洋根本就不在意诺贝尔奖。/p

这个时候,舒印彪进了休息室看见陆洋就说道:/p

“陆董,外面有一群人等着实验报告呢,必须是您去宣布啊。”/p

“好,我现在就去。”陆洋轻快地说道。/p

“对了,陆董,刚才你好像心情不是很好,实验不是成功了嘛?”舒印彪突然想起来这事。/p

“刚才我是在想其他问题,比较纠结,跟可控核聚变没有关系。”/p

“哦哦,我还以为装置有隐患呢。”/p

报告会场内,众人已经等了2个小时了,iter的报告会也只等了一个半小时左右啊,西方记者心里普遍想着陆洋是因为成绩太差,又或者是根本没点火成功,所以不好意思公布实验结果。/p

而站在陆洋这边的记者也同样兴奋,他们认为时间越长,成绩就越好,说不定第一次实验r刚刚创下的314秒持续放电的记录。/p

就在他们胡思乱想的时候陆洋出现了,手上没有拿任何东西,一个人就这么走上报告台。/p

“各位,中午好啊,现在快到午饭时间了,我不耽误大家时间了,就直接宣布了,这次国银电力公司的第一次可控核聚变项目中聚变反应持续放电时间已经超过一个半小时,聚变温度稳定在1.52亿摄氏度,现在依旧在持续稳定地输出电能。”陆洋用最平淡的语气说出了最惊心动魄的事。/p

下面人一时间都傻了,不管是西方记者还是东方记者,都被陆洋的话震惊到了,以至于台下一点声音都没有,十分安静。/p

“下面是提问环节,抓紧时间吧,各位。”陆洋也没管他们的反应继续说道。/p

陆洋的话把众人从震惊状态中拉了回来,顿时沸腾了。/p

“陆董,您好,请问您上面说的话,是不是意味着可控核聚变已经成功实现了?”/p

“现在时间估计已经超过6000秒了,如果不出意外,确实是成功了。”/p

众人听到陆洋正面确定了可控核聚变的实现,立刻炸了,有一个华夏记者都叫出声来了,不过没人指责她,大家都能理解。/p

“陆董,您好,我是网易新闻的记者,请问这项技术多久能实现民用?”/p

“你们现在站的这个地方将会是世界上第一座民用可控核聚变发电站,具体多长时间,我不太清楚,这个要问国银电力的董事长舒印彪舒董,不过应该不会太慢。”/p

“陆董,您好,我是纽约时报的记者,请问您可以具体阐述一下这个可控核聚变装置的效用吗?”/p

“这个可控核聚变装置我取名【银星】,是采用的氘氚聚变反应原理,它一年可以输出1000亿度电,电能转化率为99.9,也就是说1克氘氚原料,可以放出理想当中的将近10万度电。另外我还升级了原料生产技术,现在氘氚原料的生产成本是3万软妹币左右,所以【银星】输出1000亿度电的原料成本只有300多万软妹币,当然,这只是原料成本。”/p

现场的记者惊得下巴都要掉下来了,原本以为就算陆洋成功了,那成本肯定也是天价,还得进行进一步升级改进,降低成本,没想到陆洋一步到位,这样的【银星】简直吓人。/p

“陆董,您好,我是华盛顿邮报的记者,请问您有没有打算和国外的电力公司合作,让全球的人民都可以用上清洁能源,从而减少碳排放,阻止全球变暖?”/p

“我是希望全世界人民都可以用上清洁能源,但是我之前说了,国银电力公司的董事长不是我,我也不参与公司的管理。”/p

“陆董,您好,我是路透社的记者,请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研发可控核聚变的?胡景佑博士宣布退出iter是不是因为您的原因?”这个记者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陆洋,脸上还带着得意,好像被她发现了不得了的事情一

状态提示: 第一百一十一章 当然可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