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清义军(1/2)
“可你想过没有,陆子冈只是一位琢玉工匠,在当时都是不入流的职业,即使他名满天下,他也不会和那些文人雅士般故作清高,更何况伴君如伴虎,陆子冈是个聪明人,怎么可能会把名字刻在龙头上犯这样的错误?”
“那不是相传他的知己徐文长因为不受重用穷困而死,他也是因为此事心中不满才故意这么做的吗?”我不服气的反驳道。
“难道仅仅因为发泄不满,他就敢忤逆犯上?要知道在当时他的罪名都可以株连九族,陆子冈即使心中愤懑,也不可能把名字刻在龙头上。你对陆子冈真正了解多少?都知道他那些生平事迹?”
“这我到还真不清楚,我虽然对历史感兴趣,不过史书上对陆子冈的记载并不太多,甚至连生卒年都不祥,只有一些稗官野史以及他的朋友和一些民间传说。”我老实的回答道。
“你就不觉得奇怪吗?陆子冈虽说只是一个工匠,很难进史书,但当时他也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更被那么多文人雅士奉为上宾,怎么官方史书上就没有他的记载?”
阿杰这么一说我也确确实实感觉到不对劲,凭当时陆子冈的声誉完全有资格载入史册,可不知为何,官方资料上却对他记载极少,即使他是触怒皇帝而死,但又不是犯上作乱,也不至于当时的史官对他讳莫若深。
“你的意思是陆子冈的死另有隐情?如果这具尸骨是陆子冈的,那说明当年的事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我想说成借口更为恰当。”
“借口?”
阿杰点了点头。
“这我就想不通了,陆子冈只是一个琢玉工匠,即使当时受皇帝宠爱,可手上也不会掌什么实权,万历皇帝为什么会让人杜撰这么一个故事?”
“这都过去了好几百年了,里面的是非曲折谁又能知道呢?”
“可即使这样,这和腾龙洞又有什么关系?而且虽然这玉盘上刻着陆子冈的名字,但在陆子冈死后各种各样冒陆子冈名字的赝品也是无数,其中也不乏高手的作品,这有可能根本就不是子冈玉。”
“这就是子冈玉,不会是赝品。”阿杰不动声色的说道。
此时我把手中已经发烫的打火机再次给灭掉了,现在我们所有的光源就只剩它了,也不知道还能用多久,恐怕后面还是得找其他光源。
我见阿杰说得这么肯定,明白他一定知道什么?只是这小子明明心里清楚,却故意考我,也真不地道。
于是我说道:“你要知道什么就直接说出来,我懒得再打哑谜了。”
“你知道上面是怎么来的吗?”阿杰猛地问道。
我没想到他会突然问这么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不过很快就反应了过来,难不成陆子冈还和上面有渊源?
“你们上面怎么来的我一个外人怎么会知道?”我答道,然后静静的等着阿杰说下去。
“上面最初是在元末时期由八个人组成的一支抗元义军,当时号为清义军。”
“清义军?可我从未听过。”
“这很正常,元朝末年,民间那么多的反元军队,清义军势力并不大,又没干过几件扬名之事,自然没什么名气,在史书上都是一笔带过,连稗官野史都对它着墨很少,你不知道没什么稀奇的。”
“但是有句老话说得好,人怕出名猪怕壮,闹得比较凶的那些义军几乎都被镇压了下来,可清义军却并没有受到什么致命的打击,直到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发动红巾起义,短短的时间红巾军就发展得如火如余,刘福通战死之后,红巾军开始彻底分化,北方由朱元璋统领,南方红巾军首领则是杀死徐寿辉自代的陈友谅。也就在那个时候清义军投靠了红巾军。后来鄱阳湖大战,陈友谅败给朱元璋,自此天下大势全归了明太祖。”
“这些我都知道,只是这清义军后来怎么样了?”
“你知道当时清义军投靠的是谁吗?”
我摇摇头,“当时红巾军看似遍及天下,但都各自为政,除了朱元璋,陈友谅之外,还有张士诚,明玉珍等人。”
“清义军当时投靠的就是陈友谅,陈败后又转投张士诚,直到朱元璋统一南北,清义军才归降了明朝。”
“可是这又怎么样?当时除了投降之外,他们也没有其他路可走。”
“你想过没有,朱元璋是什么样的人,当时的开国元勋有几个得到善终的,蓝玉,胡惟庸这两件案子你应该很熟悉,而清义军为降将,反而一直受到皇帝的宠爱,后来明亡,清朝成立,也一直如此。后来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才改为上面。”
阿杰说得波澜不惊,我却骇然的几乎合不拢嘴,上面先跟陈友谅,陈亡又投靠了张士诚,后来归降大明,明亡之后又投靠了清朝,然后直到现在势力却依然这么庞大。
中国自古便有伴君如伴虎的名言,这上面却能经历几代王朝的兴衰巍然不倒,只能说是一个奇迹。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我更没有想到上面居然会有这么波澜壮阔的来历,不过,这和陆子冈又有什么关系?
“上面最开始是由八个人所创立领导的,可总得有一个真正的首领,而这八个人虽说最开始是因为抗元走到了一起,但等到势力得到发展之后,谁都想坐上这个老大的位置,于是几个人相争不下,又碍于情义以及当时元军的镇压所以到没有明刀明枪的干起来。最后也不知道是谁提出来的,竟用抓阄的形式来确定首领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