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1/4)
傍晚时分角逐的短道速滑500米半决赛,万小东再次以绝对的优势冲进决赛。
消息传回驻地,先行离开的陶惟笑眯了眼,早早等在门口的陶惟直到七点才看到相携而归的万小东、石杨等人,早就准备好晚饭的黄忠更是拿出了大使馆送来的元宵犒劳出征的队员们。
雪白雪白的元宵盛在碗里端到出征的运动员面前,低头看着轻轻飘在碗里的元宵,万小东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愣愣的看着沉在碗里的元宵突然红了眼眶,七年了,七年没有在家过过一个节,常年的聚少离多是每个运动员心中说不出的疼。
谁没家谁没有惦念的父母亲人,可为了这身运动服,为了心爱的体育竞技,他们这群少小离家的孩子一走就是七年,不是不想念,而是不敢想,怕腾升翻滚的思念一旦冲出会使得坚强的心变的懦弱。
低着头,努力咽回喉间的堵塞,拿起勺子大口吃着,“好吃,芝麻馅的。”
低着头刻意扬起的大嗓门带着一丝颤抖,静寂的食堂内,坐在万小东对面的陶惟没有抬头也没有接话,只是闷头吃着带着家乡味的元宵。
稀里哗啦的声音很大很大,大的好像希望借由这种刺耳没有礼貌的声音掩饰那有些压抑的哽咽。
压抑的气氛,想家想亲人的队员们让站在一旁的黄忠有些无措,好心的想要让紧张的队员们放松一下的黄忠没有想到会让出征的队员们如此压抑。
黄忠虽然不明白,可在场的每一个教练员却懂,说句实话,在场的运动员,最少的都是五年没有回家的孩子,多一点的,更是七八年没有离开国家队的大门,一群二十多岁的孩子,付出汗水流着泪水,期望的无非就是不给父老乡亲丢人。
心中憋着劲来到这里来到这个异国他乡,只是为了圆自己一个梦,让青葱岁月无悔。
暗自叹了一口气,马德明不能埋怨黄忠的好心,站起身的马德明啪啪啪的拍了几下巴掌,笑呵呵的扫了一圈,“这是咋了,哭鼻子了?难看了啊,都是大酗子大姑娘了,咱可不能把眼泪流在这啊,老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想哭可以,回家哭,还能给地里浇浇水。”
带着笑意的玩笑话把队员们逗乐了,有些脸薄的干脆红了脸,哈哈的大笑两声的马德明示意教练员们回到自己的队员中间,“行了行了,把眼泪都擦擦,你们这一哭不要紧,咱黄队长都要吓尿裤子了,咱国家队可没有尿垫子,你们谁想把线衣线裤贡献出来赶紧报名。”
哭笑不得的黄忠看着总算露出笑脸的队员们暗暗松了一口气,踢了一脚马德明,附和的说道,“是啊是啊,岁数大了,不经吓啊。”
自嘲的调侃惹来一阵喷笑声,总算把这页掀过去的黄忠擦了把额头的汗,悄悄的冲着满脸笑容的马德明翘了下大拇指,“还是你老小子厉害。”
苦笑了一下马德明没有搭腔的摇摇头,“老黄,你不懂,我们这些孩子不容易。”
没有多说的马德明随即坐下,端起碗吃着好心却办了坏事的元宵。
1998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十六。
早晨七点,起床收拾好床铺的陶惟静静站在窗口前,打开的窗户带着一丝凉气和清新,远处的白雪皑皑有着少见的洁净与美丽,今天就是自由滑的日子,也是陶惟奋斗了七年冲击奖牌的日子,而今天同样是万小东代表国家队冲击金牌的日子,成败在此一举,但结果会是什么,没有人知道。
久久无言的陶惟说不出为什么,接受检验的时候到了可心却沉甸甸的,七年了,在次走上花滑已经七年,七年里陶惟可以骄傲的说,每一步每一滴汗水都是为了心爱的花滑,七年的时间是怎么过来的,到了现在陶惟甚至想不起来,可没有一刻的松懈的紧迫感却从没离开,如影随形的紧迫是陶惟无法停止的动力也是深深的压在陶惟心中的一座大山,扛起花滑队这杆大旗,陶惟不悔,那怕腰压弯了,那怕脊背压折了陶惟都不悔。
美丽的雪山就在眼前,代表着美丽与无情的冰场就在不远,冲击成了陶惟唯一能做的,闭上双眼,挡住眼前的美景也按下了这一刻的沉甸。
深深的吸了一口冷气,沁入心扉的冰冷让陶惟松开了紧锁的眉心,“陶惟,你行,你一定行。”
一遍又一遍在心底重复的鼓励中,腾然睁开双眼的陶惟双眼闪烁着坚韧不屈,重重的握紧拳头,转身大步离开的陶惟踏上了决战的赛场。
1998年2月12日上午9点40分,代表国家队出征此次冬奥会的万小东一身红站在赛场上,上午九点五十,万小东将冲击短道五百米金牌,而一个小时后,陶惟将冲击花样滑冰奖牌榜。
连续两场重中之重,所有运动员教练员都坐在了运动员专区,等待结果出来的那一刻。
紧张中,时间好像放缓了前行的脚步,浑身肌肉紧绷的石杨站在教练席看着站在第二赛道的万小东,努力放松紧绷的五官。
左右两侧分别是美国、日本名将的万小东站在a组金牌冲击队伍中显的很平凡,可那双熠熠发光的双眼却让石杨了解,心中燃烧着不屈的万小东有着怎样的信心。
时间缓缓流动,环绕立体声中终于想起了万小东的名字,上前一步,举手示意的万小东眼光流转中看向了石杨,上扬的嘴角,灿烂的笑容浮现在万小东脸上,自信、激昂甚至浓浓的坚韧从万小东那双闪亮的双眼内迸出。
“小东加油!”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