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坚定内贸(1/2)
李昊听李立笙说完这段话,便开口说:“爸,你意思是不看好外贸,我们不应该走外贸这条路?”
“不是不看好外贸,外贸属于除了内贸以外,最大体量的一种贸易模式,外贸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能够挣取额外的业务,也对以后的知名度有很大提升。但是,我上面也说了,张家有这样的背景,做起来能得心应手,但我们这样的资历,要去转道经营非常困难。我知道你好学,但不是好学能解决这些关系脉络和资源的。我们以后壮大了可以开发这一块的业务,但前期来说,我们的硬性生产条件和能力暂时没有办法完全符合这一块业务的拓展。而且我是坚持我们要走国内市场的,一直以来,最有消费潜力的还是中国人,现在市场随着改革开放的经济体制改革,消费不停在升级,未来用不了多久,我们的消费水平会比国外还厉害。”李立笙理性的分析道。
“你天天埋头搞技术,什么时候分析起业务来都头头是道了?被你说的这外贸压根没法干啊。”徐瑶适时的跳出来打断李立笙,她属于什么业务都可以开拓的看法,很少会想那么复杂。
“妈,爸其实说得也有道理,我分析过我们的产品,在品牌这块我们已经定了一个大体方向,主要是传统手柄为主,所以产品的使用上肯定是偏向中式厨房。至于西式的方面,其实我们有产品是适合外贸的,比如厨师刀、切肉刀、牛刀或者鱼生刀这些,都是适合走酒店类或者西式厨房的。我们目前线下的客户大多是家用厨刀零售和批发线下的酒店刀具用品,一些小型商超,还有专业厨师的类型。如果我们走外贸,意味着我们还得开多一条外贸的产品生产线,到时的投入更大。而且外贸还需要报关,我们暂时还申请不了进出口权,对于外贸我们的确没有具备的前期条件,但是我建议以后还是要做的,毕竟这种以后是常态化的业务方向。如果我们不走,那么其他同行做得多了,我们想要进去就难了。所以我们主要方向还是走国内市场,传统家用刀具和酒店厨刀,这两块走稳妥了,我们再开发其他市场。”
李立笙挑起眉头,仔细思考了一下这些方向,便开口说:“我想走的主要方向是中低消费市场,这部分的人群有庞大的基数。那些复合钢和大马士革类型的成本过高,目前这市场还没有多少人消费得起,但这个部分一定要做。可是做中高端产品的工人制作不了外贸那些低档产品,他们大多是2铬到3铬的钢芯,基本上用的都是色彩斑斓的pp手柄,要做市场容易,可是更改生产线无论从人力成本还是实际的生产成本都是极高的,外贸可能利润点只有20我们投入后,这点利润等于不挣钱。我一直以来都希望制作我们的中国好刀,能够与国外品牌抗衡的,国外目前是索林根是制刀名城,几百年历史,但我们从古代就明明有那么先进的冶炼技术。所以与其说外贸的钱不好挣,不如说我不想做外贸,我希望我们的企业不仅仅是为了挣钱而存在。而是利用我们有限的生命和努力改进的技术去研发出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国货产品,告诉外国人和全世界,我们是从古至今都是制造强国。我们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理应交出更加卓越的产品。如果像张家那样只满足于代工,挣快钱,这样根基迟早都不会稳。”
李立笙从没想过放弃这个初心,心里头对国货和历史名刀的热爱丝毫不减。
“爸,你说的是没错,可是,你这宏伟的愿望得很久才能实现。外贸属于热门行业,站在潮流的一端,我们目前也已经有自己的注册品牌了,只要把子木刀具的广告打出去,我们的品牌至少会在国内迅速传播。可如果我们为了做国货而放弃我们也能做的另一个红海市场,是不是有点可惜了?”李昊不太赞成李立笙这有些片面的看法,毕竟外贸将会是滨城下一个热门业务板块,既然张家都能占比60,那他们的技术和能力,哪怕是20的份额,那至少也是每年上百万的产值。
小于看氛围有些严肃和激烈,便接着话茬说:“其实李总的意思我明白,咱们刚拓展了中高端的生产线,现在好不容易调整了中低和高端生产线的双线生产,这小组作业也才成功建立不久,很应该让大家都先行适应目前的模式。如果现在或者后续贸然加入外贸的生产线,我们可能就得考虑学别的工厂那样,把产品外发出去做。那么我们不但不需要再开生产线,招聘工人和业务、船务或者其他人员,就把产品外发出去,再找货代报关,申请个进出口权,一个订单只需要满足客户定制需求,包装要求,把成品交予货代公司处理装船和报关就行。这个我听在张家工厂上班的朋友说的,他们公司大部分产能跟不上,就外发给下面的小厂子做,做好了拉回来质检,再批量让货代拉货柜,报关船运到客户那边,交货前收好款再给提货单给客户就完事儿了。”
小于把自己听来的都一一讲了个清楚。
“小于的模式可以啊,咱们也可以同步开发,而且目前代工的也很多,我们自己实在没必要花费那么大力气去建生产线啊。国内市场的产品可以建立主体生产线,作为主攻。外贸这部分外发出去,咱们就找人来跟进供应商和货代这块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同步做不同的业务,完美解决我们的业务板块缺失的问题了。”
徐瑶转念一想,这也算是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