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乱世一清平》

顶点小说网(23dshu.cc)

首页 >> 乱世一清平 () >> 第10章 太史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23dshu.cc/21225/

第10章 太史慈(2/2)

只老母鸡,一个中年妇人正在院中洗衣服。

“娘,你又不注意休息。”

太史慈走进小院,立刻扑上去夺过了母亲手中的衣物。

“慈儿,娘现在还能干,当然要多做点。”

“可是阿娘,慈儿现在已经能打猎赚钱了!”太史慈挺了挺胸,指着手中提着的野兔。

“大好男儿,怎能成天打猎!你要认真读书,今后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太史夫人不悦地说道。

“可是娘……”

太史慈还想辩解,不过太史夫人注意到站在门口的萧恩,打断了太史慈的话:

“慈儿,这位先生是?”

“太史夫人贵安,在下会稽萧文归,是康成先生的弟子。今日不慎迷路,幸亏太史小兄弟带路,才走出密林。”萧恩赶忙上前一步躬身行礼。

“娘,他不但是康成公的弟子,还是伯喈先生的弟子呢。”

“原来是康成公和伯喈公的高足,失敬失敬。”太史夫人起身回了一礼,虽说家境贫寒,但是太史夫人的表现绝不像普通百姓。

“娘,我看他迷路了,就邀请他来家里住一晚。”

“遇人有难,仗义相助,做的不错。”太史夫人夸赞了太史慈一句,又转向萧恩,“萧公子请先进屋内安坐,贱妾这就去准备饭食。”

“有劳夫人了。”

萧恩躬身行礼,之后在太史慈的引领下走进了房中。

太史慈家虽然从外边看上去相当破旧,不过屋内的布置却相当精致,家具虽然陈旧,但摆放整齐,而且一尘不染。甚至萧恩还发现,靠墙的一处书柜上,竟然还有不少竹简(注4),看样子还是经常被人翻看。可以看得出,太史家当年应该也是个诗书传家的大族,只是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家道中落才变成现在这副样子。

“你看的都是什么书?”萧恩指了指墙边的书柜,问太史慈道。

“《论语》、《汉书》、《战国策》之类的,家里书少,也买不起新书,只能看以前的旧书。都是我娘在教我。”

“看你的样子,好像还会些武艺?”

萧恩是明知故问,不过一个七岁孩子,敢独自出去打猎,就算会点功夫,也是很危险的。

“嗯,家传的枪谱,我照着练的。弓箭是打猎时候自学的。”

“你没想过去拜师大儒?康成公可就住在南边(注5)。”

“我也想啊,不过我走了家里怎么办?我爹死得早,现在就剩我娘一个人,我可不放心。而且求学的话,也要花不少钱呢。”太史慈愁眉苦脸地叹了一口气。

“也是……”

萧恩耸耸肩,虽说他确实可以把太史慈介绍给郑玄,不过郑玄收不收就难说了,毕竟太史慈的天赋更多体现在武艺而非经学上。至于太史慈担心的经济问题反而是小问题,萧家在东莱虽说没有产业,但是在北海国还是有商号的。

两人随便聊了一会,太史夫人也做好了饭菜并端上桌来。三人吃过晚饭之后就各自睡下,虽说太史夫人坚持让萧恩睡到太史慈的房间,不过萧恩还是客厅打了个地铺,将就了一晚。

————————

注1:汉代私学在颍川发展的最好。至于对颍川不太了解的读者,只要记住荀彧、荀攸、郭嘉都是出身颍川就行。当然,这个时候,萧恩去了也未必能见到荀彧和郭嘉,这时候荀彧10岁,郭嘉3岁。另外这个时候,华歆、邴原和管宁这“三人一条龙”应该也在颍川学习。

注2:这两个人资料实在少,这个时候庞德公应该是在襄阳,但司马徽真心不知道。不过就算都在襄阳,现在恐怕也还不是名士级别的人物(估计这两个人应该还不到三十岁)。

注3:汉朝显然没有“米”这个计量单位,从严谨的角度来说,这里确实应该用“丈”或者“尺”,不过为了方便,以后除非对话,描述距离的时候还是用“米”来做单位。另外,汉尺和现在的市尺不同,一汉尺大约是23厘米左右。

注4:因为当时书籍成本高,而且识字率极低,所以普通百姓家中是不会有书籍的。

注5:太史慈是东莱黄县人,郑玄当时应该是隐居在东莱不其一带,虽然是同郡,不过是胶东半岛南北两端。


状态提示: 第10章 太史慈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