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不可接受(2/2)
是他以前计划的延续。在以前大明一直内受流寇之苦,外受建奴之欺,这叫内外交困,杨嗣昌他就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攘外必先安内,首先跟建奴和谈,双方达到和平以后,就抽掉所有能抽调的兵力,全力以赴的灭掉国内流寇,在国内的矛盾消除以后,再集结所有能集结的兵力,全力出关灭掉建奴,收复辽东。
现在国内的流寇就被灭的差不多了,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跳不了几天,但是又冒出了刘贼这一个更加强大,更加凶狠的敌人,但是刘贼他也都可以理解为国内的矛盾,同样也都可以用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所以杨嗣昌他就建议,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建奴赶出塞外去,然后跟他们和谈,只有把他们赶出塞外了,才能跟他们和谈,这叫能打然后能和,如果他们只是求对方出去,不能把对方赶出去的,根本是没有何谈可言的。
在稳住了建奴,把他们赶出塞外以后,就集结他们所能集结的兵力,从江淮、湖广、山西、湖北等方向,对山东进行围攻,无论如何,也要拿下山东,灭掉刘家父子,山东就是天下的核心,绝对不可能允许这些叛贼在这里割据。
所以朝廷他很快就制定好了策略,那就是先不管刘家在运河怎么闹腾,也都不在乎他怎么封锁山东和封锁运河,先让他们闹,现在朝廷是集中所有能集结的兵力,先把建奴赶出塞外再说。
但是这时候他们又都出现了像兵部尚书张凤翼这样的坑货,整个朝廷都面目无光,更加令他们在对付建奴的时候,束手束脚,朝廷没有办法,只能坐视建奴在京城周边大举的烧杀掠夺。
建奴他们虽然现在不敢攻城,但是他们每天可是从这里出击,袭击附近的周县,劫掠了大量的百姓。
这些百姓被建奴抢走以后,从京城下赶过去,看见城上的官兵,纷纷的呼救,其泪涕俱下,呼救的叫声,声传数里,十分的凄惨,城上的官兵只能够强忍泪水,转过身去,却说什么也不敢拿刀出去跟建奴来干一架。
这些消息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面,他是十分的自责,再次下了罪己诏,这算是给天下臣民的一个交代。
崇祯皇帝他在大明十六个皇帝里面,都是十分另类的,要知道大明十几个皇帝里面,他们都是十分要面子的,他们可是宁死都不肯下罪己诏,因为这意味着可以令天下人责骂皇帝,指责皇帝,这是很丢脸的,是对皇权极大的削弱。
就连历史上有几个被评定为昏君的皇帝,他都死活不肯下罪己诏,宁愿被别人骂死,宁愿身负天下之骂,就是不肯下罪己诏。
但是崇祯皇帝他倒好,连续下了几次罪己诏,希望能够振奋天下的民心士气,谁知道即使皇帝下了罪己诏,昭告天下,结果他手下的将领还是不给力,连连的打败仗,令他的罪己诏没有起到预期之中振奋民心士气的作用,反而削弱了朝廷的权威。
也都是朝廷没有权威了,刘远桥等人才敢割据山东,提出什么尊王攘夷,齐人治齐,保境安民,高度自治,效欲云南沐家,藩镇山东,听调不听宣。
如果是以前有哪一个官员敢这样子干的?就连万历年间的三大征,播州的杨应龙、宁夏的嘋拜,他们叛乱归叛乱,都没有像刘贼这样,提出这样不切实际的要求。
现在好了,刘贼看见了朝廷权威尽失,兵力全无,所以就提出了如此无耻的要求,意图割据山东。
刘远桥他想割据山东,想法是好的,但是朝廷那是不可能答应的,要知道这里是中原,皇朝的核心区域,如果这一块地域被割据出去的,这就意味着核心少了一块地盘,朝廷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