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地道痕,魔影魔踪(1/3)
“记-住!你-叫-阿-灵!”断续的、含糊不清的声音终于在山谷间响起,很是微渺,芒鞋少年渐行渐远,他本来也不指望白衣少年能够听见。只是不拼了命喊上一嗓子,他不甘心。
当然,他行事极有分寸,不会给自己招来祸衍,于是他心里骂道:我去!你个虚空中不知名的存在,啊呸!
。。。
云影渐浓,星月无踪,周天仿佛魔化,雨在下,越来越大。
素白的衣裳内蕴辉光,少年不动如山,安详肃穆。
雨滴畏惧辉光,无法沾上一星半点。
无量的天地之气和无形的法则不断涌向他的身体,似乎在排斥异己,又似乎要将他完全同化。
事实上,不动如山的少年,其体内的小千世界也在不断翻江倒海,掀起生、化、制、克的种种波澜。
一大片极其细微的白芒从他的胸前透出,逡巡不前,似乎感应到这方天地的法则压制,具有灵性的它们,聚成一个圆形的物事,约有巴掌大小,其上面的符文线条刚刚流转起来,便重新扎回少年的身躯,不见了。
过了大约半柱香,又有无量极其细微的黑色芒点透出少年身体,也匆匆在其胸前成型,这枚印形物件似乎多驻留了一霎那,便回返了少年身体。
接下来,每隔一阵,便有紫色、蓝色、青色、绿色、黄色、橙色、赤色的仙芒从少年膻中穴位置射出,渐次于胸前驻留片刻,形成的物件多呈圆形或者方形,像是一方宝印,又像是某种道器。
这一切细微中的无形变化,山谷中的众多精灵浑然不觉,他们的视线甚至都很难穿透黑夜,看清少年的眉眼。
少年的身量,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连同他坐着的神秘莲台,也一起在变。
他的皮肤似乎没有那么柔和明亮了,却在那层光膜作用下,同这方天地生出了第一屡亲近的意味。
远方的太玄诸峰,静谧无声,对于他们而言,此界的仙人再怎样变化,也是渺小的,无法永恒的存在。
所谓不动如山,说的只是神山。
。。。
清晨。
天庭高耸入云的宫墙外,数千座恢弘的护城,成三面环抱之势,拱卫着仙都。
它们错落有致,排列出玄妙的阵列,又都渐次低于中心的仙都天庭。
这样一来,远远观之,整个仙都玉京城,竟好似一朵巨大无朋的仙莲。
天庭好比莲台,那些层层叠叠的护城好比无尽的花瓣。
奇妙的是,不但天庭本身遵循着某种神秘的轨迹在转动,三面环绕的护城也各自做着不同的盘旋回转,时而交叉换位,同样不舍昼夜。
这些仙城,都十分庞大,驻有数量众多的仙人和天兵,然而仙城的主要居民乃是仙民,其数量极其庞大,动辄有数千万乃至上亿之多。
每一座仙城都有上品高仙主持,俨然一个庞大的小天世界,事实上一些仙城本就是上仙证道的产物,视为仙人修证之小世界,经过玄妙道法演化,外放而成。
仙界称之为为“洞天外放”,意在化有私为大公,利益众生。
这种情形其实并非天界(仙界)产生之初便有,是在岁月悠久之后才出现的,据说是受了觉仙界的启发,是对觉仙界诸多的天之国度的模仿。
在此之前,真仙们的道果世界,修行洞天,只收纳同门中人和一众弟子,并无普世之慈悲,直到出现天庭,出现大帝天朝。
但是,也有仙人否认与觉仙界有任何瓜葛,认为道法自然,殊途同归,乃是仙人顺应天地之变的自然演化而已。
作为天地开辟后,九天中最早出现的仙灵,拥有最久远的历史,最众多的数量,最强绝的道果,稳稳居于各界之首,仙界怎会向其余诸界借鉴什么呢?
。。。
诸多护城正东方位,有一座特别的城,叫做通天城。
虽然数千护城处于盘旋流动状态,但是处于东、南、西、北以及东北、东南、西南、西北这八大方位的仙城因为其位置特殊,并不遵循这种流动,仿佛相对固定的天地坐标,另有旋机。
通天城很大,拥有过万数量的仙人,数千万的仙民百姓,由一位金仙境的上仙主持。
或许因为正东位置特殊,它并不是这位金仙强者的小世界外放而成,而是在仙都玉京建造之初,由无数上仙汇聚法力而成。
玉京其余关键方位的仙城也差相仿佛。
通天城中央有一处玉石铺就的巨大广场,可以同时容纳数千万百姓聚集。
各种修行法门在城中大行其道,这处白玉广场便是最佳的去处。
这里时常会有仙师发慈悲心,当众演说道法,是机缘难得的盛会,仙师答疑解惑,仙民增益道行,仙人累积功德,往往皆大欢喜。
这一日,无数百姓都聚拢在广场某处,听闻中间那一袭灰袍的道人,宣说天界秘闻。
那人身形高瘦,一身修长的袍子将身体遮盖的严严实实,连面庞也被宽大的帽子包裹着,又似乎有某种气息笼罩,看不清五官样貌。
越聚越多的仙民,神情如痴如醉,听得玄之又玄,继而眼神炽热,心绪躁动,难以自禁,终于引起了在广场巡值的仙人注意。
自日出算起,才过了一个时辰,已有过百万仙民围聚听讲。
什么人在此聚众讲道?看这规模阵势,便是天尊讲道也不曾有。
有几位玄仙和灵仙,隐匿了顶上三光,化作百姓模样,混入其中,才听了几句,勃然色变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