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手将领(1/2)
潞州城外不远,梁军人马就像蚁群一般,缓缓地向潞州城逼近移动,大军行军卷起的尘土满天飞。
康怀贞实际上只有八万人马,但从古至今各国行军打仗总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喜欢谎报人数以壮声势,比如那曹孟德南下赤壁,不也谎称百万大军吗?
虽然康怀贞只有八万人马,但也是大规模的行军阵仗了。这八万大军只是作战部队,要加上赶着骡驴粮车、推着攻城器械的辎重兵的话,十几万还是有的,说有二十万其实也不算骗人。
潞州城下布满了梁军人马,但各营各寨都按顺序排列,错落有致,并未拥堵。康怀贞是沙场老将,久经沙场,临阵经验丰富,又能征善战,摆战阵这种事简直是手到擒来。
先是头戴铁盔,身穿铁甲,手持盾牌的重步兵顶盾在前面排成行列,后面是长枪兵与弓箭手。这些士兵手中的长枪和弓箭是很常见的兵器,不同于精锐部队,这些兵分明只是临时兵,大部分都是临时征兆的平民,在战场上只能充当炮灰了。
康怀贞骑着马四处游行,查看各部人马的士气与攻城器械的准备事宜,鬓发微白的他已是征战多年的老将了,战前亲自督促这习惯被他良好的保持下来。但望着四周忙活的士卒,他始终有种罪恶感。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作为战争的攻城方,必须要有远大于守军的兵力,方有可能攻破城池。
可伴随攻城的是巨大的伤亡,会令多少家庭家破人亡。想到这里,康怀贞的心里始终难以平静,这种事他见的多了,但还是不能释怀。
心里念叨着慈不掌兵,康怀贞强迫自己不去想这事。
他看了一会儿便转头不再看。转过头,便见到了身边手持重铁枪的副将王彦章。这个汉子武功高强,常常持着一杆铁枪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奋疾如飞,并且有着一往无前的气势,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据说这王彦章的看家本领龙吟功更是所向无敌,自身功力恐怕已经达到了中天位。康怀贞在军营中发现了这个人才,有心把他培养成接班人。
康怀贞对王彦章微笑道:“老夫戎马一生,这次恐怕是最后一次战役了,此次战役老夫旁观,大权就由你来指挥吧。此战之后,我就上书皇上,让你接替我的位置!”
王彦章道:“老将军老当益壮,即使战场杀敌也是万夫不敌,末将不敢逾矩。”
康怀贞听到话这乐了,意气风发,说道,“虽然知道这只是恭维的话,但老夫心里却听的舒服。你不用管妄自菲薄,你的本事我是知道的……”
……
晋王李克用有令:任李存勖为奉义军指挥使兼任泽州招讨使,先锋指挥使史建瑭、横冲指挥使李嗣源先行进军潞州,命蕃、汉马步军都指挥使周德威为行营都指挥使,率马军都指挥使李嗣本、马步都虞侯李存璋、铁林都指挥使安元信等率晋阳兵前往潞州救援,大军即刻开拔,不得有误。完美牧场
既然横竖都不行,李存勖干脆决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无论是成是败,他都认了。
行军打仗是什么感觉呢?相信这次过后就会知道了。
没有带兵经验还算是小事,最关键的问题是:李存勖不会骑马!
一个将军,不会骑马,那就是致命伤害!
在华夏民族悠久的历史中,马匹在人类生活、生产特别是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重要到以至于评价功绩比喻为“汗马功劳”。
在中华的历史中,从石器时代开始,到几千年后李存勖所在的五代十国,其实没有几年是太平盛世,战争频繁不止。
而马匹在这数千年的战争史中,有些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刚开始的战车,再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骑兵的崛起。
总之,骑兵作战也好,运送辎重也罢,行军打仗总是离不开马。到了现在,一个武将如果不会骑马,简直就是致命弱点。
李存勖之前粗略地学过骑马,但也仅仅是能够骑马而已,对于如何驱策马儿作战,展现更加精妙的骑术,李存勖是一窍不通。
不过好在他是一军统帅,只需要统筹全局,不需要冲锋陷阵,否则李存勖出糗不说,性命也堪忧。对面万马奔腾直冲而来,除非你是天位的高手,否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
李存勖披盔戴甲,全副武装,来到了奉义军的大营。
奉义军乃是李克用刚刚成立的一个军队,设有李存勖一个指挥使,下辖左右两个厢军,分别设有奉义军左厢都指挥使和奉义军右厢都指挥使,每个厢有两军,分别是奉义军左厢第一军、奉义军左厢第二军、奉义军右厢第一军、奉义军右厢第二军,四个军都设有军都指挥使。
这只军队乃是由李克用的一部分河东旧部和一部分新兵组成。其中老兵和新兵的比例大致是一比一,也就是说,李存勖需要用这四千老兵与四千新兵攻下泽州。
在晋国,一部分河东军队番号杂乱得很,甚至有的只有几千人便成为一军,李克用为了完善军制,就将这些人数少、没必要存在的军队合成一个军队,那就是奉义军。
现在的军制不像后来的后周与宋,后周时的军队制度大致已经完善,一军左右两厢共五万人左右。而现在的军队制度则很不规则,多少人数都有。
奉义军大致有八千人左右,左右两厢各有四千人。
也就是说,李存勖要指挥这近万人的军队攻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