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两件心事(1/2)
据传说,这柄青索剑本是蜀中剑仙采天外遗珍玄铁所铸,冶炼时因为玄铁难融,仙人以绝大神勇采地火之精,熔炼七七四十九日方成。
但是因为此物经天外飞来时受过天火焚烧,成剑时又被地火熔炼,天雷地火不能相融,剑成之日分阴阳定雌雄,化为双剑,一名紫郢,一名青索。紫郢为雄,青索为雌,剑上戾气缠绕,杀气溢于野,出剑时天为之怒,铸剑仙人遭天谴兵解而去。
后来这柄青索剑几经辗转,在人世间消磨了大部分戾气之后,才落入王建先祖手中,传了下来。
此剑百兵不毁,凡火难伤,本是人间第一等的利器,但是却有两般坏处。
第一就是此剑主凶,佩之有杀伐随身。王建出身将门,虽然杀伐征战乃是份内之事,到底年纪大了之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佩戴这柄剑的时候也就越来越少,几乎要沦为藏品了。
第二则是此剑本是少见的雌雄双剑中的雌剑,虽然长剑难分雌雄,但是佩戴者难免心有芥蒂。
王建的历代先祖们早就动过将此剑送人的念头,但是一来那时王家门第不显,这样一柄剑送给高位的人怕被人误会居心不良,送给下位的人又觉得辱没宝剑,所以才一直留在手里。
到了王建这一代,他现在已经身居三品建军将军,领一镇节度,算得上位极人臣。再加上蜀王反叛之后,王建地位尴尬,也就动了归隐之心,不想宝剑跟着自己蒙尘,才更坚定了送人的决心。
今天在酒宴上见到陈琼执剑而舞,人剑相合,王建就觉得此剑非陈琼莫属,这才携剑登门。
王建把盏述事,将青索剑往事娓娓道来,然后目注陈琼说道:“此剑优劣皆以道明,先生受用与否,可一言而决。”
陈琼虽然已经来到这个时代十年,但是对于这个时代人们办事的态度仍然有点不适应,听到王建的问话,不禁沉吟起来。
张正在旁边差点急得跺脚,他是武将,对兵器的追求就跟军迷追枪一样,当初在山路上一心求死,觉得心爱的长枪不应该跟着自己埋骨荒山,这才主动放手,将长剑送到顾采手中,现在想起来仍然觉得心痛。
这柄青索剑就算不卖故事,本身也是一柄绝世好剑,比陈琼自己用的那柄简直高到天地之别,现在人家主动送上门来,怎么还推三阻四?
其实张正很理解王建的心情,青索剑人间利器,主杀伐攻略,王建少年时没少执之斩将夺旗,积功官至建军将军,功绩当中很有一些此剑的影子。只是现在角儿老了,杀不动了,再加上官也够大,不想后代子女再走这条路,才想把宝剑送人。
问题是这话没办法当着王建的面跟陈琼说,总不能说“王将军年老人怂,不想再用这柄剑了,又舍不得随便送人,这才便宜了你”。一时间只急得抓耳挠腮,恨不得替陈琼答应下来。
陈琼迟疑了一会,眼见王建看着自己态度沉稳,先就不好意思起来,拱手说道:“既然如此,我就收受之有愧了。”
王建大笑起来,双手捧剑送给陈琼,等陈琼将长剑接过,这才说道:“此剑得主,也算了却了某一件心事,只待另一件心事了却,当可解甲归田,了此残生。”
陈琼一愣,心想这口气怎么听起来像托孤?你不会刚好还有个孩子想送给我吧?
这时候就看出身边有人捧场的好处了,张正已经惊讶地问道:“将军还有何心事?”
他这倒不是刻意捧哏,真是被王建为宝剑觅主的豪情感染,觉得这人重义轻财,值得结交,所以才会关心。
王建淡淡一笑,说道:“另一桩心事自然是西虏犯境。某居江北,与西虏纠缠半生,彼此知道利害,尚能相安无事。如今蜀王既去,朝廷必然疑惧于我,早晚必起刀兵,某意上表内附,只是良将难得,舍不得这江右百姓。”
听了王建的话,陈琼和张正都有点傻眼。
要说起来,王建的考虑其实没什么毛病,他虽然是蜀王重臣,这个西江节度使的封号却是朝廷明发的,乃是二十二镇节度中的一位,要说起来,也算是朝廷的封疆大吏。
现在蜀王反叛被镇压,他的地位本来就尴尬,陈琼和张正还把亡国公主送上门来。王建如果按兵不动,只怕很快高勇的神策军就要打上门来。
在路上张正就觉得,最好的结果是王建上表自述清白,然后朝廷允许他仍然驻守青衣江抵御西虏,问题是这想法虽好,朝廷却未必按套路打,万一顺水推舟让王建内迁,你说王建走还是不走?离开青衣江自然是任人鱼肉,不离开立刻反意昭然,高勇的神策军虎视一旁,不可能让王建偏安一隅。
说实在的,这件事坏就坏在蜀王脑抽,他要是遵守朝廷削藩的旨意,老老实实搬去长安,以他皇帝前姑夫的身份,就算王妃已经去世,混个荣华富贵也没什么问题,此间乐不思蜀都不是不可能。最可气的还是他叛得容易降得快,一眨眼就成了高勇阶下之囚,连个缓冲的机会都没给王建留。
陈琼两世为人,心思清明。知道王建和自己交浅言深,总不会送把剑就拿自己当知心姐姐了,说这番话肯定是有目地的,难道是想让自己再把李弦带走?那可真就麻烦了,总不能带回华山去说这是自己下山捡的媳妇,他二师兄在江湖上晃荡了五六年都还没媳妇呢。
于是他沉吟了一下,向王建说道:“将军此言必有所出,陈某愚钝,还请将军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