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三个能摸的奖杯(1/2)
用ar眼镜在打车平台上叫了一辆智能出租车,没想到眼前就有一辆空车,出租车公司的智能辅助程序直接就把任务派过来了,然后他就见这辆车变道停到了他身边。
“还真是巧了。”
拎着装文件、营业执照等一些乱七八糟东西的背包上了车,系好安全带说了目的地之后车就出发了。
他的车刚起步,就看见又一辆无人车从旁边经过,虽然是真-无人车,但是他一点也不奇怪。
如果是他爸年轻的那个时代,看见空车在路上跑还会惊奇,以为是“自由了”或者“灵异了”之类的,现在都习以为常了。
它们要不是出租车公司的无人出租车,要不就是被召唤去接车主的,或者说已经接上了,车主喝多了在车上躺倒呼呼大睡呢。
虽然那些出租车不需要司机,还有那些公交车之类的公共交通也不需要司机了,但是那些司机们也没有下岗,他们全都转到了幕后,不开车去看监控了。
在智能车进入市场的初期,人们对于它们还不是特别的信任,所以那些出租车司机和公交车司机就被调到公司里去看监控了,一个人监控好几辆车的状态。
另一些则被临时调到了交通管理的一个部门,那里人手不够,所以需要司机们的帮助,相对于智能出租车和智能公交车,智能私家车的基数才叫大。
所以在社会变革的初期,国家方面有意识的控制这种状态,让最初的那一批司机换了工作,尽量减小了因为科技变革而造成的社会动荡。
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最初的那一批司机也差不多退休了,后期的人有了缓冲也就转变了其他的岗位,人们对于智能科技的认知也逐渐成熟,完成了一个比较平稳的过渡。
上了车董清晨也调整了汽车座椅躺了下来,这三天多时间下来,他也是忙的一批。
虽然主要都是中介在跑,但是他也有大量的东西需要授权和亲自证明,有的甚至还需要他的生物验证,可以说时间和流程虽然快,但是却更严格了。
一路上他竟然还在车上眯了一会,等车停下来提醒他的时候他才惊醒,醒来就发现车已经到学校门口了。
坐起来根据ar眼镜的提示点了付款,他就拿着包晃晃悠悠的下了车。
看着远去的出租车,他突然有点想买车了,不说以后公司要用,就是他自己也想起他老爹的理论了,“还是开着自己的车舒服”。
虽然这个“开”要翻译成“坐”,但是买来的车到底是自己的,自己随时可以用,如果不是刚才那辆出租车正好从他旁边经过,他可能还要等个几分钟。
等待的时间不算长,但是那种随意支配的感觉,却是享受不到的。
一边想着私家车和公司用车的事情,他就溜达回了宿舍,回到宿舍啥也不想干,把包往床上一丢,自己也躺了上去。
宿舍的几只舍友查资料的查资料,做设计的做设计,写分镜的写分镜,见董清晨一回来就这样,马上就过来关心了。
马不群站在他的床头问他,“董哥,不是吧,办个创业公司这么累?”
“你以为呢,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这里边的道道太多了。”董清晨躺着有气无力的说。
见董清晨这样,马不群缩缩脖子,“看来以后我还是老老实实的当我的小职员算了,有事老板顶着,分配任务我就做,没有任务我就歇着,也挺好的。”
戚光和吴宇也是一样,他们都听过一些成功人士的创业励志故事,大概知道这里边很艰辛,但是自己宿舍里真出一个要创业的人,还是第一次。
现在听到董清晨说这些,他们也是有点戚戚然,真是干啥都不容易,想要干一番大事业,就要担负巨大的风险,而且有时候担了风险还不一定成功。
果然,想要追求安稳的生活,还是打工比较靠谱。
他们对于自己之后的安排还没有想好,不过肯定是不会想什么创业了,顶多就是在按时上班或者自由职业中选一个,这事不着急,真到了快毕业的时候再考虑不迟。
反正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中间不一定发生什么事呢。
开始他们知道董清晨要创业的时候也没多想,现在崇尚创业和自由职业的年轻人非常多,尤其是互联网的大发展导致这些想法很容易实现。
时代不同了,人们的想法当然也不同,有点网络技术或者新想法的人,自然是在这个时代不甘平淡的,任何一个新点子都可能创建一番事业,就看你会不会也用了。
董清晨躺在床上也没有睡,而是望着天花板查起了资料,手指敲打虚拟键盘,然后不断的滑动,一个一个服务器供应商的名字就在他眼前划过。
一边看着这些数据,一边想着自己的需求。
“还真是不好选啊,排名前几的服务好、技术好、信誉高,就是有点贵,我现在需要尽量多的服务器来装初雪的数据,提升她的运算能力。”
“脑子里的高能记忆倒是有更先进的服务器制造技术,不过我现在没那个条件制造出来,所以前期只能买,资金问题的话……”
“对了,我现在可是有公司的人,之前发布的软件就可以用公司的名义进行发售了,这样交的税还会少点,可以考虑上线国际版本的《轻松模型》了,又可以入账一大波资金。”
“至于其他的那些软件就算了,留给公司自己用,也算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想到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