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穆桂英征南》

顶点小说网(23dshu.cc)

首页 >> 穆桂英征南 () >> (4.1)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23dshu.cc/164763/

(4.1)(2/4)

就销声匿迹了。有人说他死了,也有人说他遁入深山,

遍访名师,准备卷土重来。直到二十年后的今天,他终于再次出现在天下人的面

前。这次,他的身份是南唐大国师。

虎兽岭上的硝烟还没散尽,由萧赛红统领的陆路大军和陶珍、陶宝统领的水

路舰队已经抵达了寿州城下,穆桂英坐镇中军,对南唐的王城寿州完成了合围作

战。南唐的大军龟缩在城里,不敢和势不可挡的大宋军队交锋。

寿州城高池深,自五代起,一直是南唐国的王城,经过百年的加固,已经固

若金汤。萧赛红连日对寿州炮击,却始终打不开一个缺口。

从征讨南唐的第一座关卡朱茶关,到今天的兵临寿州城下,已经过去了整整

四年。在这四年里,大宋将士上下马不解鞍,兵不卸甲,每天都过着饥餐死马肉,

渴饮刀头血的日子。现在虽然寿州还在顽强抵抗,但是长攻必下,南唐的这场征

战,终于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穆桂英忍着脚上的隐隐作痛,吃力地站了起来。虽然离三江城之难已经过去

了大半年,但她被缠成金莲的小脚依然疼痛不已。被陶珍、陶宝救出后,回到宋

营,她几次想去除这羞人的缠足布,但现在她已经成了小脚,不缠足反而连路都

不会走了。

佘太君、杨金花、吴金定等一干女将,见到穆桂英的双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都吃惊不已。这些女将,从小习武,不缠小脚,因此谁都没有类似的经验。

倒是史文英是大家闺秀出身,已经缠惯了小脚,她仔细查看了穆桂英的小脚

后,道“妹妹,你的小脚已经缠成,若弃之不缠,不仅可惜,连走路都成了困

难。依我看,还需缠着。”自从得知了穆桂英曾被魏登纳为妾室后,一向受礼教

影响的史文英,就一直把穆桂英称作妹妹。

穆桂英很是无奈,只好继续裹上缠脚布。只是她需要经常行军打仗,而她素

有的战靴,现在又比她的脚大出了许多,她只好在鞋内塞些棉花布条当作填充,

这才让她可以正常行走。

在三江城破后,一直跟随在穆桂英身边充当她的贴身侍卫的佟风,赶紧扶住

了她。

穆桂英走到地图前,道“寿州城历来是江南重镇,一面环江,两面环山,

能对其发动进攻的方向只有一个。”她指着寿州的东面,继续说“西北方有一

条青龙江抱城而过,陶珍、陶宝的水军兵力不足,只能作为封锁江面用。我们宋

军的主要进攻方向,还是要走陆路。”

众将皆点头称是。

萧赛红道“连日的进攻,却动摇不了寿州成的分毫。不如我们切断了城里

的水源和粮草,让他们不战自乱。”

穆桂英摇摇头,道“寿州不比三江。它是百年的南唐王城,其城内的积粮,

纵使吃上十年,也能应付地过来。所以,我们除了强攻,毫无其他办法。”

萧赛红道“本帅已经下了一道命令,派人连夜赶去应天府,调集投射车和

火炮来寿州。等火器一到,万炮齐发,足以垒平寿州。”

曾杰出列道“启禀两位元帅,这几日我在青龙江边看到不少从上游漂下来

的浮尸。奇怪的是,这些浮尸既不穿南唐的号衣,也不穿大宋的号衣,竟都是民

夫模样。”

穆桂英略一沉吟,道“难道他们在上游建筑工事,已经做好了寿州城破后

的准备”她的眼光投向地图,顺着淮河和青龙江往上,那里有一片山峦,估约

着方圆数百里,赫然标着三个大字困龙山。青龙江抱城而过,向西北方向而去。

而山峦却从两边把青龙江钳制起来,故名曰困龙。穆桂英对曾杰道“本帅命你,

速去打探一番,切记不可打草惊蛇。打探到什么情况,速来向本帅汇报。”

曾杰领命而去。他回到自己的帐内,换了一套民夫的衣服,藏起兵刃,往青

龙江上游而去。

穆桂英回到虎皮交椅前坐了下来,陷入了沉思。如果南唐真的在青龙江上游

修筑工事的话,那么寿州已经不是她需要重点攻击的目标了。她必须在南唐修完

工事前,把困龙山和寿州一起击破。要不然,她的十余万大军将顾此失彼。

这时,有蓝旗官进来禀报“启禀穆元帅、萧元帅,寿州城内遣人送来一封

书信。”

穆桂英和萧赛红对视一眼,道“呈上来。”

蓝旗官将书信交到萧元帅的手里,萧赛红拆开信封,展开纸页,读道“南

唐国主李青顿拜大宋兵马元帅穆桂英、萧赛红南唐建国以来,已有百年。承唐

祚,延汉宗,比年丰稔,兵食有余。自太祖南下,后主归顺,南唐撤都金陵,苟

安寿州。念太祖皇帝威仪,孤世守江南,秋毫不敢犯也。今孤受小人唆使,再焚

兵燹,使江南陷于水火,黎民遭于涂炭。况天兵南下,兵锋难挡。孤幡然悔悟,

已诛杀唆使小人。久闻穆、萧二位元帅威名扬于四海,仁义播于天下,孤自请于

阁下,于三日后献寿州于两位元帅。望江南从此息兵,永无干戈,唐宋可结好秦

晋。”下面是南唐国主的一颗硕大的金印加盖。

众人一听,无不欢欣鼓舞,互相击掌庆贺,道“南唐要投降啦”

状态提示: (4.1)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