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集市的见闻(1/3)
(16)集市的见闻
偶尔一两声的鞭炮声音渐渐变的多了起来,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飘出了饭菜的香味,清理屋子,打扫院落,请人写对联,买果品敬神和祖宗,高香那是必不可少的。厨房里灶台前把旧的灶王爷请下来,让他回天上汇报这一年以来的大事小事,把旧的灶王爷烧掉的时候,还得念叨着:您老人家到了天上,多说好话,不好的不要提,保佑我们家来年五谷丰登,年年有余,风调雨顺。并把新的灶王爷用浆糊贴上。贴灶王爷是有讲究的,小孩子不能乱说话,不是问,这个是什么东西?不管怎么说,灶王爷也一个神,是家神。贴灶王爷的时候,如果贴的歪了,就要念叨,灶王爷歪,灶王爷倒,来年粮食吃不了。灶王爷要是贴正了,就要说,灶王爷,坐的正,来年一家不生病。灶王爷在孩子们的眼中。就是一个胖子老头,下面画着好多方格,标示着二十四个节气。大人们每天坐在灶前烧火做饭,天天都要看上几眼,有时看到灶王爷画像上落了灰尘,就拿起扫地的扫把扫一下,还要轻轻的,那个年代,人对神还是很敬畏的。
煮了肉,炖好了鸡鱼,蒸好了各种各样的馍馍,过年的东西也就准备的差不多了。平时没人清理的街道上早早晚晚的也有人出来打扫了,把那些乱石子,碎柴禾,都堆成几个小堆,用洋火一点,烧成灰烬,把它装起来,用个独轮车推了,把它倒了一个大坑里去。
家里的女眷就趁着这几天,把家里的各种碗碟都找出来,烧了热水,倒上火碱,把一个老丝瓜剥了皮,倒出种子,烫洗各种装饮食的器具。收拾罢了,再把那些穿不着的旧衣裳收集在一块,能穿的,不能穿的分开,难得这几天有点空,把那些要拆的,拆了它,不能要的就到来年开春打袼褙,做鞋用。过年的时候讲究多,初一不能扫地,更不能往外倒垃圾,说这样是财往外流。不能动针线,更不能动剪刀这种利器。
年三十是年前最后一个集,基本上是个闲集,多是卖吃的玩的东西的,一年一个时候的,再穷的人家也要在这天,给家里的老人孩子置办点零食,不是有那句话吗?闺女要花儿要炮,老头戴个开花帽。大人怎么都能凑和,小孩子不懂事,人家有什么看了眼馋,多少的买点,糊弄过去这个年。
一条街上,专门是卖鞭炮和烟花的,咚咚当当的声音响个不停,一年就这一个时候,那些商家比着放,看哪家的响,放的时间长。再穷的人家都要买上五六挂鞭炮,三十下午去祖坟要放一挂,三十晚上要放一挂,年初一要放一挂,去祠堂祭拜祖先要放一挂,那些放生意的人家讲究更多,初四这天要放,意为出市,来了客人要放一挂,向邻居街坊打招呼,俺家来客人了,有的人家一天要来好几拨客人,那就一上午能放好几回。孩子上学离家走要放一挂,在外做生意离家要放一挂,所以,今天最热闹的地方就是这里了。这边放完,一群人呼的去这家摊上看鞭炮,商家不失时机的拿起铁皮大喇叭站到桌子上大声呼叫:一年最后一个时候啦,来的晚了没有了,刚才你们也听过了,那是振天响的鞭炮啊,来啦,来啦,买五送一啦!话声还没落下,隔壁的卖鞭炮的拿出自己家的,用竹竿挑了,也拿喇叭喊起来,闪一闪,让一让,听听俺家的鞭炮怎么样!不响不要钱哪!拿起洋火刺啦一点,那个鞭炮先是沉闷的声音,等到炸的那一刻,是震耳欲聋。雷子,这是雷子,下午到祖宗坟前,适合放这个!呼啦一群人又围到了这边,一边挤一边喊,给我来两挂,给我来两挂。第三家也用喇叭喊起来: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各位老少爷们,您也听听俺的!说完,一个手势指挥人把鞭炮点着了,这个鞭炮响的急,前后没有断响的,一个接一个,也是好鞭!又有一群人从那两家的摊上跑过来,问价格。卖烟花的也不甘示弱,拿出一筒烟花,放在路中间,点起来,刚开始,烟花弱弱的,没有什么看头,等火药引子一着完,火药的的威力展现出来了,金光四射的火焰一下子升高到几丈高,一片片金色的叶子在白天也看得见!火花持续了有好几分钟才慢慢落下来。那些站在边上的小孩子,拉着大人的手,喊着我要一个,我要一个。有的大人不舍得,鞭炮是不得不买,这个可有可无!商家看到,拿出了劝人的好本事。一年一个时候哩,给孩子买个吧,买两个大的,送一个小的,买三个大的,送你两个小的。又不是天天过年,咋说得让孩子高兴不是,大人少抽点烟,少喝点酒就有了。大人还是犹豫不决,孩子一屁股坐在地上,放声大哭,满地打滚,一边哭一边叫,我要放花,我要放花。搞的小脸脏的像个泥猴一样。把那大人搞的那叫一个难堪,商家那是一个会做生意,拿起一个小的烟花递到小孩手里,把小孩拉起来,孩子,过年哩,不哭,也不要闹,大爷送你一个!旁边有人也起哄,就是的,一年一个时候,给孩子买个吧,大人这时也不好再说什么了,也不能白要人家的东西啊,咬了咬牙,说,来两个吧,好事成双。商家乐了,说,那一个小的不算,我再送几个小扑愣蛾花给俺大侄。一边接过钱,一边抓了五六个小小的烟花塞进孩子的口袋里,一边给孩子说,这个花可好着呢,放的时候它自己会转圈。到过年后,年十三,你再和你爹来,我再送你几个,到十五放!孩子哪懂什么日子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