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英雄本色(1/2)
从军时韩世忠和周盛虚岁十八,韩世忠生月大。苏格和唐奇未满十八,唐奇生月小。他们所在部队驻扎在西北地区,这一带西夏活动频繁,经常和大宋发生冲突。
部将王几道负责训练新兵,王几道三十岁上下,身高一米七五左右,长的虎背熊腰,浓黑的眉毛向上延伸入发际,两只眼睛炯炯有神,他为人耿直,性情豪爽刚强,这样一位壮汉却心细如发,勇谋兼备,因此深得总兵刘延庆的赏识。因为与西夏连年战争,他深知军事力量薄弱,边塞防卫兵士软弱的危害。他认为提高兵士的素质是增强军队战斗力的重中之重。
王几道将新兵分成小队,分派都监率领,又在新兵中挑选精兵另外组成一队,让韩世忠担任队长。其实韩世忠四人早已引起王几道的注意,第一天看见这几个小伙子就发现他们人人精神,个个欢腾,特别是领头的那个韩世忠,身材挺拔,风骨伟岸,长的明眸皓齿,相貌堂堂,不由得心里暗暗赞扬。
以韩世忠为首的小队接受了更为严格的军事训练。精选将领,精练兵士,王几道还对这批新兵加强了军事教育训练,他希望建立一支优良精干的队伍,成为大宋西北边防线上的铜墙铁壁。
大宋是朝廷直接管辖军队,皇帝遥控指挥,军队轮流驻防,将领也要轮换,这样兵换将也换,想闹也闹不起来,但是这样也限制了军队的战斗力。王几道训练的这支新兵一直跟随韩世忠,改变了兵将分离,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现象,知人善用,知人服人,成为了一支精锐强悍的部队。
王几道十分欣赏韩世忠,经常跟他在一起研究名相范仲淹的军事思想,研究大宋与西夏的大小战争,特别是对当年震动朝野的几次战争进行分析讨论。韩世忠说:“天朝大国原本是西夏的宗主国,对西夏历来存蔑视之心,轻敌了。”
在新兵训练期间,西夏就不断袭扰大宋边境,大小战事接连不断,宋军每次出兵转战四处,纵横往来。周盛说:“这西夏人防不胜防,烦之又烦。”
韩世忠说:“有机会狠狠地教训教训他们。”
不久西夏与大宋爆发战争。西夏攻打宣延城,宣延告急,延州高将军率军增援,半途中被西夏军队伏击,由于宋军人数太少,天又下大雪,因此被围困,高将军寡不敌众,难以久战,情况危急。
韩世忠所在的部队前去救援,韩世忠带领他的先锋队飞马扬鞭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解了宣延之危。宋朝大军一路向前抵达银州。
在银州他们跟西夏军交手,打了几仗,西夏军不是他们的对手,吃了败仗,损失惨重。西夏人见宋军厉害,就蹲守在城里依仗着城墙坚固,任凭宋军在城外怎么叫骂就是不肯出来应战。宋军无奈,只好采取强攻的办法。可是一连攻打了几天也没有攻打下来,倒是人员伤亡很大。
眼见得攻城不克,大家焦急万分。刘延庆就下令众兵士严阵以待,自己与诸位将领们来到大营中商议破城之策。
此时韩世忠也站在城下观望,心里也想着攻城的办法。这时城头上的一名敌守将发现了他,就偷偷地拿起了弓,悄悄地搭上了箭,对着他一箭射过来。韩世忠听见弓弦响,知道不好,猛的往旁边一闪,就听见“嗖”的一声那只箭从他身旁飞过,好险!城墙上的敌将看见射了个空,连忙又射来第二箭,韩世忠来不及躲闪,情急之下,往后一退,正好箭射到,他伸手一抓,抓住箭柄,仍在一旁。
这两箭使得韩世忠怒火万丈,他让周盛带人做掩护,自己和苏格、唐齐搬云梯悄悄地从侧面拐角处来到城墙下,迅速把云梯架好,然后一人登梯上去。守敌很快就发现了他,立刻箭如雨下,劈头盖脸,韩世忠一手扶梯,一手挥刀,冒着箭雨,奋不顾身的勇敢的往上攀爬。
同时王几道得到消息,已带人赶到城下。他惊叹这个新兵的勇敢无畏,于是全力掩护韩世忠登墙。
在王几道不顾一切的掩护之下,韩世忠逐渐攀登到了顶部,最后他用力一跃,终于跳上了城墙。苏格、唐奇随后跟上来。那个守将看见他飞身上来,吓得面如土色,掉头就跑,韩世忠那容他逃掉,疾步上前,照他背后就是一刀,敌将被砍倒在地,韩世忠上前砍下他的脑袋,伸手一扬,把脑袋仍到城墙外。
城上的兵士眼看着守将被杀,吓得惊慌失措,四散奔逃,顿时大乱。韩世忠抓住一个兵士让他打开城门,王几道带领人马趁势杀入城内,一时间,城里城外,喊杀连天,西夏兵像潮水般溃退下来。
眼看就要胜利,突然败退的士兵停止后退,他们整理好队伍重新又厮杀过来,而且来势凶猛。韩世忠抬头向远处望去,看见敌大军中有一个头戴王冠,身穿黄金铠甲的人正在指挥。他的前后左右簇拥着许多兵士。
韩世忠对周盛说:“这个人肯定是个头领,得先找个人问问清楚他的来历。”
却见周盛转身奔向一边,韩世忠扭头看时,发现唐齐被敌兵围着,形势危急,于是他也转身奔向那边,长刀挥舞,杀得敌兵哇呀乱叫,逃的逃,跑的跑。唐齐举剑刺向一个矮小个子,韩世忠大喊:“留他性命,我有话要问。”唐齐剑一偏,刺中矮个子肩膀,那人疼的“啊呀”大叫一声,跌坐在地上,唐齐伸手抓过来,带到韩世忠面前。
“大王饶命,”他喊到。
“你老实回答我的问话,饶你不死。”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