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莫丹的等待(1/2)
十月份的草原已经不见了绿色,枯黄的败草被白色的冰雪覆盖,一片萧条的景象。
以往在这种情况下,草原人也好,大晋将士也罢,大家都会默契的选择停战。
天气恶劣,补给线又长,双方都没有资本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战斗。
但今年不一样,陇西大战已经打开两个月,据说吐蕃已经被大晋打回了雪山的那一边。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吐蕃已经有十几年没有丢失过雪山东北侧的土地,而今年他们彻底撤了回去,也意味着西线战事的结束,吐蕃彻底退出了对陇西的争夺战。
一时间捷报连连,西部战线的王品冠之名在朝堂之上变得赫赫,因为正是他打开了西部战线的局面,并在长达一个月的拉锯战中屡次建功。
而同一时间的北部战线,王家军也已经和楼兰人咬在一起,王家军成功拖住了楼兰人的步伐,没能让他们支援到西部的吐蕃。
但为此,王家军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北线四万将士战损一半,只为挡住楼兰五万大军的步伐。
如果不是为了防止他们支援吐蕃,这两万将士很可能不用死,但西部战线已经濒临极限,北线如果没有帮他们抗住足够大的压力,哪怕是有王品冠,也吃不掉吐蕃的八万豪勇。
而整个西部战线,则汇聚了整个陇西战场七成的兵力,整整十万兵马驻扎在西大营,等待着王品冠的召唤。
战场之上,需要将才,也需要帅才,而王品冠二者兼备,他走到哪里,指挥部便跟在哪里,陇西的主帅也完全放手,给了王品冠足够的尊重与信任,完全把战场的控制权交给了他。
于是一幕幕传奇画面开始在军营里流传,王品冠使兵,奇则鬼魅,正则力破千钧,经常会见到他午夜点兵,又在清晨回营。
往往这个时候就会传来哪座山头被占领,哪座粮仓被烧毁之类的捷报。
王品冠有一支亲兵营,战损最高,也更迭最快,但总是有人趋之若鹜。
八月底,王品冠的亲兵营再次被打空,而短短三天之后,又有近千青壮的补充,然而短短半个月之后,亲兵营就再次不足双手之数。
王品冠每战必亲临战场,率领亲兵营冲杀于最凶险的阵眼,一次次以命搏命,带来的是一次次的胜利,也会吐蕃人对他的畏惧,到西部战线战争结束,提起王品冠的名字,甚至都能吓哭吐蕃妇孺。
大晋需要一个英雄,王家也需要一个在朝廷里拥有话语权的人,王品冠当仁不让,有王家资源的倾斜,有他的以命搏命,有赵勾碟子的情报,有他敏锐的战争嗅觉,西部战线最终以六万士兵的代价将吐蕃打回了雪山另一侧。
一场惨胜。
王品冠在战场上昏迷了过去,他终究不是铁打的,每天只睡两个时辰,长时间高负荷的脑力体力双重消耗,年仅二十六岁的他竟然也开始有了银丝。
他醒来已经是三天之后,西部战线的有生力量在西部尘埃刚刚落定就转战北线战场。
那里王家军的告急文书已经传来了十二道,战斗减员严重,足足有将近一般的士兵失去性命,除去伤员,依旧能够站在战场上的,不足万余。
而他们面对的,是五万楼兰精锐,他们用最保守的方式推进着,以微不足道的损失消耗着王家军的有生力量。
就像是慢慢滚雪球,越滚越大,最后让你没有翻身的余地。
而王家军已经在楼兰人制造的泥潭里慢慢窒息,只剩下最后一根稻草在握着。
西部战线的结束便是王家军手里的那根稻草,北线战场的主将叫王正德,他是年长一代王家的核心人物,也是王品冠的亲叔叔。
王家经营陇西已经很久,却一直没有足够把握能够吃掉陇西,也正是王正德这样的激进派才一直对完全控制陇西念念不忘。
这一次有了朝廷的支持,激进派的声音压倒了保守派,王正德作为激进派旗帜般的人物,不得不站出来,扛起北方楼兰这一大旗。
楼兰本身不是什么强国,但却是西域最有号召力的国家,这一次的北线战场有大大小小三十多个国家的联军,楼兰占了大头,约三万人,其余车师,乌羌的也出了一万兵马,这五万人便是西域诸国的绝对主力,他们统一听命于楼兰将领莫丹,势必要打破大晋对陇西的勃勃野心。
但联军的缺陷也在战场前暴露无疑,分赃不均导致的联军在战场裹足不前,明明号称有十二万大军,却只有五万人开拔进攻。
小国们不想当炮灰,兵营距离前线足足百里之遥,赶路也是磨磨唧唧,虽然一个个都在莫丹面前领了军令状,却都知道那页纸在翻脸比翻书还快的西域诸人面前就是个玩笑。
奈何莫丹号称西域智者却也没办法对联军显贵们下手,这群人一个个都鬼精鬼精,不见兔子不撒鹰,都知道陇西没有肉吃,要是现在打的是天水,保证一个个像磕了药似的。
无奈之下,莫丹只能让自己的三万人打头阵,车师和乌羌再跟着做做样子,也幸亏北线战场不是大晋的主攻方向,不然大晋一戳就会发现楼兰是只纸老虎。
就这样慢慢打了一个月,楼兰方面才勉强拿下陇西城。
而此时西线局势已定,剩余的力量已经默默向着北部战线靠拢,在天水汇合了从陇西撤下来的王正德之后,西北战线的胜负手之战便要开始了!
拿下陇西,给了楼兰人极大的信心,一直磨磨蹭蹭的小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