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人情世故(2/2)
吧,我能想到的都提前和正华讲过了,开学后只要有假了我也会去看他的,到时呀顺便参观参观县重点高中的学校。说起来,他这可算是半只脚踏进大学的门了,我这还挺羡慕着呢!”严正荣虽才十九岁,但长相精干,说话老练,看看前面几个上普通高中的,又补充道:“李磊他们虽在隔壁乡上高中,但环境也挺好的,去年我去找他们玩,看起来可比我们学校强多了。最起码只要努力将来都有机会考大学,不像我,顶天了就是一技校毕业生,差了一大截呢!”
李磊是他的小学、初中同学,去年考上了红叶乡的三中。
这话说得大家都笑了,严奶奶安慰道:“别泄气,多努力,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的。”自己的启蒙老师说话,严正荣越发恭敬,自是点头不已。
又有家长好奇的问道:“技校毕业不能参加高考吗?”
“能是能,但我们文化课根本不能和他们比,而且还有专业限制,还要学校推荐,所以基本上不可能上大学的。唉!”
山里人大多纯朴,信以为真,忙安慰不能上大学的他:“正荣这学校我看更好,户口转到城里吃上商品粮了,毕业了又能直接包分配工作,你这前途实打实的,我看更保险些。”回头看看自家小子,却又觉得能上大学更气派,嘴角忍不住上扬。
李磊和另一个同样上高二的李书文心里却明镜似的,当年要是学习好,肯定是选择前途光明的技校、中专,就自家学校那教育环境、教学资源,每年应届的能考上一个大专生都要放鞭炮庆祝了!
更熟悉情况的严奶奶和严村长两人没有说话,低语交谈着到市里的事。严晓竹看看大家,却感叹山村教育落后,学生读书不易。
村里小学只收学杂、书本费,适龄儿童基本都能入学,小学一到五年级每年多时四五十人,少时也有二十多人,到乡里上六年级、初中的在严奶奶大力劝说支持下基本也都能去。到了初三升学考时,能考上技校、中专的前后几年就一人,能上县一中的几年来就姑姑严秋云和严正华两人,剩下的要么落榜如李彦利,要么只考上了普通高中如李磊。
而这些考上普通高中的,也不是人人都能去上学。比如今年除了落榜的三人,还有五人考上了普通高中,但最终只有两人去报道。有的是孩子自已不爱读书早早自我放弃的,有的是家长觉得考大学无望,还不如让孩子早早出去打工挣钱。而还有的纯属因为是女孩子,家里不愿意供……
就严晓竹所知,村里高中学历的也不算太少,但女性里除了考上大学的姑姑严秋云,大都是初中以下学历,就这还是在奶奶和村长的一再宣传九年义务教育下争取的最好结果了。
要说起原因,除了重男轻女顽固思想作祟,脚下这越走越崎岖的山路也是主因。
就像现在,一行人已经穿过一片密林,跨过几道溪流,又爬了两座山岗,而这近一个小时的路程还只是半程,且是路况最好的一段。等再走下去,到了尖脚岭,才是最难走的下山路了,到乡里整个路程至少要两个来小时。
若能考上县一中、技校那还好,家长或许会咬咬牙支持,总归有个希望和前途。若是考上其他两所高中,要么太乱,要么太远,大部分家长都不放心。特别山里女孩子又有早婚的习俗……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