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变化(1/2)
事情的发展果然是和张惟功预料的一样,两天之后,戚继光和宣府巡抚先后奏报回来,所谓二十万土蛮兵犯境根本是空穴来风,就是辽东总兵李成梁的捏造。
当然也不是纯粹的假军报,边境还是有一些部族和辽东驻军有小规模的冲突,但正如张惟功所说的那样,在夏初这种时候,天气渐渐会变的酷热,战马要养膘,而且多雨,弓弦遇到雨水就松动了,根本无法使用,在雨天不仅不能开弓,还要把弓弦取下,放在干燥处好生细心保管,一根好的弓弦价值不菲,好的弓手对自己的弓弦如手臂手指一样的熟悉,劲力和弹性都掌握在心里,根本不可能在雨天使用,伤害自己的宝贝。
游牧民族赖以生存的两大法宝,战马和弓箭都不能畅开使用,又怎么可能是大规模的战争爆发了?
查明事实之后,京师人心安定,当然,破口痛骂辽镇谎报军情的辽东镇是避免不了的了。
在众怒之下,张居正等秉国的大臣迅速拟诏,派使节奔赴辽东,对李成梁严词斥责,有些官员强烈要求免去李成梁的官职,或是将其降级,最少也要剥夺世职和加官,削减他的荣誉,但这些建议都被张居正否决了。
听张元芳说起此事时,惟功冷笑道:“骄兵悍将难制呗。”
“朝廷以文驭武,防止武将自大,对别的军镇这一套有用,到辽镇这样地方人稀,边军骄悍的地方就不管用了,惟功哪,我看这李成梁,将来可能是大明的祸患。”
天气转热,梨香小院里头搭了凉棚,从大门前一路搭到正堂梁下,整个院子都被天井棚子给罩住了。
这是古人没有办法的防暑降温的法子,热气照不下来,好歹比暴晒要凉快些,别看这天棚不值几个钱,一般百姓人家还真搭不起来。
天棚的四角还种了葡萄,几个月后就会爬满了,更添阴凉。
惟功和张元芳爷儿俩在院子里放着一张石桌,几个圆凳,摆上一副象棋,两人捉对厮杀,不亦乐乎。
这阵子,朝廷的风向转变了,刚上疏时,惟功几乎是千夫所指,甚至有不少人建议皇帝立刻将这妄言的小臣撵出宫去,不再使其担任亲从官。
结果一出来,原本杀气腾腾的文武官员们都哑巴了。
科道官们还算自持身份,把火力集中对付李成梁去了,张惟功之事,轻描淡写的说上两句,好象大家没有攻讦过他一样。
务实一些的大臣,则惊奇于惟功的胆量和战略眼光,开始真正的把目光投向张惟功身上,而勋戚世家之中,也不乏有一些如朱希忠那样看好惟功的。
毕竟从现在来看,这小子太逆天了!
其实加散骑常待只是勋贵子弟中庶子的必然之路,惟功却把这个机会给抓住了,一步步往上,直到成为皇帝的心腹,而现在后来者都是勋贵子弟中的佼佼者,皇帝对朱鼎臣等人却并不感冒,只是普通亲从官的感觉。
很多人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但其实很简单,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现在在这小院的正堂中又多了一份圣旨……时隔十余天后,当一切确定下来之后,皇帝酬功的旨意就下达到内阁,而张居正自然也不会在这种小事上和英国公府过不去,十分顺利的通过了。
“加四品带俸府军前卫指挥佥事,赐穿麒麟服,御马一匹,表里两匹,银百两。”
不带俸禄的武官,不要说指挥佥事,就算是指挥同知,都指挥,也是一个大钱不值,只是为了叫勋臣子弟有个官员身份罢了。
英国公府的子弟,都指挥一大群,只是带俸实职的不多。
麒麟服则是特赐,原本公侯伯才有的殊荣,现在不如几十年前那么珍贵,但也没泛滥到人人有份的地步,所以也算厚赐。
马匹,银两,绢罗,都是物品,以太后和万历皇帝斤斤计较的秉性来说,也是难得出一回血了。
官职和袍服,是赏赐惟功以奏折帮助张居正等大臣决断大势,朝廷名器赏赐下来,肯定是因为于国有功。
而银两和御马的颁赐,则是于皇帝有私恩,是天子赐其每日在御殿外值班的劳绩。
总之,经此一事,惟功已经正式走到众人的目光之中,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人物,而他的经历,更使人视为异数!
在大殿赐物,圣旨加官,惟功都是不以为意,下朝之后,与七叔安然坐在小院之中聊天,话题居然不涉及到自己一星半点,只谈朝局和边境变化,这叔侄两人的养气功夫,也算是特别而独到了。
“七叔,这一次还是连累你了。”
一局棋将要终了,惟功到底还是提及此事,言语之中,是对张元芳带有歉意。
他现在是众人瞩目的新星,但张元芳也算是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丑,同僚之中,不乏拿他上疏反对惟功来打趣的,好在张元芳素性恬淡,与他真正有交结的都是性格差不多的,若不是好友,人家说什么他也不放在心上,这件事,换了别人怕是挺不下来。
张元芳却压根没理他,只是在他头上很溺爱的抚了一下。
“惟功,惟功……”
院外传来七婶的叫声,叔侄两人相视一笑,都是站立了起来。
“你怎么还穿着这一身衣服?”
“咋了?”
“换上你那个什么麒麟服,快!”
惟功原本还想拒绝,不想穿那别扭人的服饰,但看到七婶凛然若杀鸡前的眼神,顿时醒悟,忙不迭跑到厢房去换衣服去了。
等他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