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三省己身,唯一破绽(1/2)
蜀仙居。
钟黄正襟危坐,闭目凝思。
日三省己身,德之至矣。
自修习拳法以来,虽未能达到日三省吾身的境界,却也一直注意反刍自己所遭遇的每一场战斗。以此不断累积经验,精进拳术。
今日醉春楼中的这场战斗,自己数招之内就击败了四丑,赢得可谓干净利落。
这无疑要比昨日在玄机观前与唐雨的那场大战轻松许多。
若是有外人见证了这两场比斗,一定会误认为唐雨的实力要远胜川西四丑。然而事实上,唐雨绝不可能是四丑的对手。
那么为何自己在对阵唐雨时的感觉要吃力的多?
思来想去,原因无非两个。
一是初次接触小周天高手,不能知己知彼。孙子曾云,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败。自己初涉大唐江湖,尚未同高手交过手,不知道小周天高手的异能。在唐雨以真气灌注兵刃削断自己的长剑时才悚然而惊。
二是相比玄机观前的树林,醉春楼的内外环境更为复杂,为以巧破敌提供了便利条件。巧用门户阻隔,光线变化,酒水灼眼,以及四丑急怒的心理,最终才能达到迅速克敌制胜的结果。
自己善于学习一切关于战斗的经验。经此一役,以后再遇到类似唐雨和川西四丑这样等级的高手就完全可以胜出。
然而他却很清楚,自己的内心已经有了一个非常严重的破绽,那就是与唐雨斗剑时长剑被削断所留下的心理阴影。
这样的破绽无疑能够促使他在与敌搏斗时努力寻求环境的变量,做到以巧破敌。但他也很明白若遇上了劲敌,并且洞悉了自己这一破绽,那自己就将陷入被动。
一直以来钟黄的内心深处都是勇猛精进,体现在拳法上就是刚猛无俦。他最喜欢的一招马后炮拳就是以爆燃的心火催动的爆裂之拳。只有心无禁忌才能打出刚猛的拳法,这也是他自步入暗劲以来所领悟的暗劲心意功夫的秘诀。
可是现在进入了这个刀剑真气的大唐世界,却不得不对真气心存戒惧。如此一来心意不再纯粹,就难以发挥出他的全部实力。
如此一来,若遇劲敌自己必败。
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两个办法。
第一就是拥有一件坚固异常的神兵利器。只要凭借神兵本身的锋锐可以不惧真气灌注后的刀剑,那么自己的实力就能得到完全的发挥。
第二就是自己也学会真气灌注刀剑之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然而这两样自己都没有办法实现,而且似乎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实现。
那就只能先从自身想办法。
从头开始,仔细回想自己所学,无一遗漏。突然间,脑海中蹦出了一个词,秋风未动蝉先觉。这是拳法修行的最高境界。若自己的心意功夫能够达到这样未卜先知,至诚如神的境界,那么不要说对手持神兵利器,就是用机关枪埋伏也休想伤到自己分毫。
退一步说,即使达不到这样的神话境界,但如能在临敌之时将心意纯粹到极点,便也能提前预料对手的招数,做到料敌招先。
所谓料敌招先,其实就是永远比对手快上一招。那么,就算对手握着神兵利器也伤不到自己的毫毛。
然而钟黄现在也并没有这样纯粹的心意功夫。他穿越以来虽然心意纯净了不少,所能做到的也仅仅是在对手产生敌意的瞬间能敏锐的感知。也能够在对手招数发动之后,以敏感的皮肤毛孔察觉受到攻击的部位,做到后发制人。
但在比武争斗时双方的攻击是何等之快,这样的临机知敌只可做到后发制人。如果双方都以拳法互斗,那的确是一大优势。但若遇到对手手持锋锐兵器,这样的后发制人就随时可能会变成后发制于人。
思来想去仍然难以解决,钟黄不由起身,于卧房中行起拳来。行了几遍五行拳,纷乱的思绪逐渐安定下来,内心纯净平和。
在这样如水波不兴的静定之中突然生出一丝明悟。他突然想到了蜀山上玄松道人临死时舍身一击的壮烈决绝。
当时那唐雨明明占据了上风,武功也并不比玄松弱,然而最后时刻却依然中招。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除了钟黄本身吸引了唐雨很大的注意力外,玄松能谨守气机突然暴起发难,才是最主要的制胜因素。
玄松扑地未动时,宛如死尸木雕。甚至连远处一直密切注意的钟黄都未能察觉他是否还活着。可是他一旦发动起来却立刻如饿虎扑食,长虹贯日。
钟黄可以肯定,玄松道人在发动最后一击之前,心和意都曾进入过一个极度紧张而又平静的状态。
由于他收敛了杀意,就连近在咫尺的唐雨都没能在扑击发动之前有所察觉。而在发动后即使双手空空仍然震慑了与他实力相当的唐雨,使其一举中招。
这不是实力上的震慑,而是纯粹的气势上的压制。
一般的流氓混混并不比普通人强,但双方打起来吃亏的却总是后者。这就是因为流氓混混在气势上压制住了普通人。
虚心使人进步,心虚使人退步。
对敌之时,哪一方先心虚,哪一方就会一败涂地。
只有意志坚宁才能带来气势的磅礴。心虚之下,即使对手拿的不是刀剑而是枯枝杂草,自己也不能敌。相反若心意坚宁、气势如虹,那么即使你双手空空,敌人也会惧你三分。这不仅是心理学上的暗示术,还涉及拳法高级阶段的目击之术。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拳法高人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