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云中神社小狐仙 一(1/3)
1
云中郡是盛唐中部的一个大郡,良田肥美,居民殷富,人杰地灵,可谓金池汤城,沃野千里,天府之国。云中郡风景秀丽,奇山众多,俊水不少;气候宜人,夏不热,冬不冷,多云雾,少日照,因此,从古至今都是闻人骚客争相挥毫泼墨的风水宝地。俗话说,“依山出俊男,临水出美女”,“一方水土一方人,云中一直以盛产俊男美女而被人津津乐道,据考证,已经贵为皇后的轩怡郡主祖籍就是云中郡,更为云中郡锦上添花,引得才子佳人竞相前往,一睹云中好风光。
云中郡本已极富盛名,但郡内有一座山却更加有名,名曰巫云。巫云山山势不高,植被丰茂,芳草鲜美,若真的说起来,其实也和普通的山没什么区别,和帝女山这些盛唐名山一比,更是惨不忍睹,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巫云山上是真的有神仙。
相传几百年前,一日,本是清空万里,突然暗如黑夜,不想竟是天狗食日,突然有惊雷破空,驱散黑暗,只见巫云山上空有一年轻俊美的灰衣道人凌空而立,那道人眉清目秀,飘然出尘,不食人间烟火,狂风肆虐,他道袍翻飞,身处雷池之中,任凭雷电加身,却面不改色,神色傲然。硬抗九九八一道雷电之后,一道金色光柱从天而降,将那道人与身下的巫云山一同笼罩起来,有仙音袅袅,天女散花,宛如天门大开,只听那无尽虚空之中,有梵音响彻云霄,曰,“孤乃九天圣帝,而今汝凡世历劫三百年,功德圆满,可重归神位!愿否?”不曾想,那灰衣道人却是摇头拒绝,回答道,“愿为黎民百姓再修千年,以证大道!”
天地间如此奇异景象早就引来无数百姓举头观望,听闻那灰衣道人为苍生舍弃位列仙班,心中早已感激涕零,可随即又担心起来,生怕那道人忤逆了天帝威严,遭到刑罚,不想那天帝沉吟良久,说了个“允”字,之后仙音断绝,天女回府,光柱消散,天地也回归光明。突然的明暗变化让围观的人们双眼难受,闭眼好半天才恢复回来,等再睁眼时,巫云山上空空如也,已经没了那道人的身影。
几个胆大的汉子壮着胆子一探巫云山,没想到竟在巫云山顶找到了那个为了黎明百姓忤逆天帝的道人,他正躺在一个茅屋之中,奄奄一息。人们以为他力抗天劫游刃有余,哪会知道惶惶天威,恐怖如斯。这些人看到这一幕也是颇感心痛,急忙将他扶起,可那道人身上并无伤痕,但生机却是不断消散,只怕过不了多久,就会油尽灯枯。
道人为了黎民百姓甘愿牺牲,百姓知恩图报,自然也不会袖手旁观,询问道人解救之法,道人言道,“贫道将三魂七魄融入这巫云山中,只要百姓愿力加持,可保住魂魄不散,千年之后自会重生!”,言罢,道人消散无形。
几人将所见所闻告知百姓,百姓不明所以,不知所谓“愿力加持”为何物,一位古稀老夫子一语道破,说,愿力即为香火,祈福保佑,即可化为愿力加持,百姓恍然大悟。
于是百姓们出钱出力,将道人的茅屋改成了神社,根据那几人的描述,塑了道人金身,虔诚拜祭。不知那道人姓名,因他在巫云山力抗天劫,人们便将他叫做巫云道人,那神社也被叫做巫云神社。一晃百余年过去,由于香火不断,某日,巫云山顶,竟然出现了那道人的虚影,许多香客亲眼目睹,道人感谢香客们的虔诚,愿力加持让他魂魄苏醒,当下凌空虚坐,为香客开坛讲经。那经文复杂冗长,但香客们却听得无比虔诚,正当关键时刻,那道人身影却又再次消失,香客遗憾无比。
有人推测,那道人如今只得了百年愿力,按他之前所言,需千年方可证道,若是保证香火不断,没准能再次见到那道人也说不定,到时候就能够继续聆听那些经文,那道人本领通天,经文岂会是普通凡物,是仙界功法也说不准,若能领悟其中奥妙,即便不能飞升成仙,延年益寿也是相当不错。
还别说,那日香客之中,当真有几位聆听之后若有所感,能够与天地沟通,达到辟谷境界,不吃不喝也能精力充沛。其他人聆听者,不若几人一般神奇,但却身体健康,一生无疾。
一传十,十传百,巫云山的神迹便名扬四海,传播开来。那几个最先有感之人,也以巫云道人弟子自居,了却红尘俗事,在山上定居,一方面打理神社,一方面潜心修道。甚至有慕名而来的人,自愿成为仆从。
如今的巫云神社,早已不是当年光景,经过几经修缮,若说是昨日重建竣工也大有人信。这神社古色古香,富丽堂皇,庄严肃穆,琉璃做的瓦顶,阳光下五颜六色,屋檐上立有神兽,守护八方,朱红色的柱子需要几人合抱,镂空的门窗雕刻有道人传经,香客祈福的图案,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殿之中立有巫云道人金身,高约三丈三,慈眉善目,庇佑众生;金像前立着一樽巨大香炉,里面香火不断,炉前是祈福跪拜用的蒲团,共有四十九个,朝拜者需排队方可入内,一波接一波,香客热情高涨,需专人负责维持秩序。
那些虔诚的信徒之中,不乏一方富商,为了方便人们上山祈福,他们自掏腰包,铺了一条青石阶梯直通山顶的巫云神社,可谓功德无量。为了表扬这些人的功德,云中郡守在石阶之上修棂星门,柱上写明功德几何。久而久之,这山道之上竟然已经不下百余座棂星门,走在山道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