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提防小人(1/2)
在陈华看来,垂垂老矣的郭兴邦即便是再想恢复大楚昔日荣光,也办不到了,而且在刘骜眼中做学问比做官厉害的郭兴邦,真的比不上正当壮年的阿.
慕婉儿有些犹豫不决,陈华又道:“以你对阿里郎的了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一个名义上的大头人,因为郭兴邦的出现或者说撺掇而成为实际上的大头人,他会那么听郭兴邦的话?
许诺恢复大楚之后的所谓高官厚禄,可实力对比之下,南疆百万军民比不上大齐一省之地,阿里郎每日对郭兴邦言听计从,图的是什么?
挑起大战,让各部族中的人去送死,上次出征的八千人中,至少有一半是不怎么听话的山民,你以为阿里郎的所图很小?
依我看,阿里郎不过是借郭兴邦的势,整合南疆的力量,对抗大齐也不过是为了等将来归顺之后能够个高官厚禄罢了。”
分析到位,慕婉儿信了。
尽管她对阿里郎并不是太了解,但根据阿里郎平日作风来看,陈华所分析的,的确有可能。
“你打算放他们一马,他们去哪里呢?”慕婉儿问出了一个关键问题。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即便慕婉儿放过郭兴邦和那一百多个南楚遗族,他们没有地方可去,也是一个问题。
留在南疆,只怕其他人会针对这些人,毕竟他们都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要让草头人村落再给他们提供锦衣玉食,那完全不可能。
陈华笑道:“无妨,让他们跟我住就是了,我这边的房子多。一百多人住下绰绰有余,而且郭兴邦经过这次劫难,估计也会收敛许多。
至于吃的你就不用担心了,山中多猛兽,我一天出去弄一头回来就成。”
慕婉儿迟疑道:“好吧,既然你开了口,我就给你这个面子。”
而后她扬声用山中土话喊道:“放了他们。”
那些山民尽管不是很愿意,但为了表示自己听从圣女号令,还是将郭兴邦给放了下来。
陈木对陈华磕了三个响头,额头上都磕出了鲜血:“立兄,救命之恩,永世难忘。”
陈华将他扶起来道:“行了,往后带着你老师搬到我那边去住,至于那些人,愿意过来的可以跟过来,不愿过来的不强求。”
陈木起身之后又对陈华深深鞠了一躬表示感谢,然后搀扶着解开束缚的老师走到了陈华身后。
郭兴邦在经过陈华身边的时候张了张嘴,似乎想要说什么,却最终什么都没说出口。
阿里郎脸色阴沉的看着郭兴邦被陈木搀扶走,一甩袖子扬长而去。
回去之后,阿里郎就找了刘覆,二人也不知道商量了些什么,反正当陈木告诉住在后院的那些人可以跟陈华住在一块的时候,没有任何人跟他们走。
本来陈木第二天还打算继续劝说的,郭兴邦摆了摆手道:“别去浪费唇舌了,这些人呐,不到黄河心不死。老夫这么些年,为他们鞠躬尽瘁,到头来却一个个都想看着老夫死。
反倒是你,平日里老夫对你关心不够,经常训斥于你,你反倒救我性命。
其实为师一把老骨头了,便是死了又能如何,只要他们能够齐心协力,有朝一日能够恢复大楚,到寒食节和中元节的时候,能够有人在我坟前送上一杯酒水,老夫就心满意足了。
可惜啊,一盘散沙。
立早说得对,一百多人的南楚遗族,即便是借助南疆的力量,也绝非现在大齐的对手。别看大齐四面树敌,江南那个摊子李神通早就想收拾了,却一直都不敢收拾,就是怕南楚的人还记得故国。北狄也是劲敌,那些草原人一心想要打入中原,统治天下,南疆十万大山百万子民都不听从大齐调遣。
可只要李神通能够多活十年,这样的情况都将改变。
江南一府一将军,数千兵丁,无非就是为了防备江南豪族跟我大楚遗民勾结在一起而已。南疆二十三万人,虎视眈眈,若非他们不善丛林之战,或许南疆已经隶属于大齐了。
北疆没了冉闵,便没了一个人肉长城,可杀虎口阻挡北狄绰绰有余,那几个边将只要不犯太大的错误,便不会让朔方城有失。
再说了,北凉仍在,北狄人就算是要对朔方城下手,北凉人也不会袖手旁观。所以啊,为师现在也绝了复兴大楚的想法,只想安安稳稳的度过余生。”
“老师,学生很早之前就不赞成继续进行复兴大楚的行动,只是老师忠君爱国,刘覆这厮不肯放弃罢了。
学生以为,事情已成定局,就没必要继续坚持了,咱们从一开始的数万人坚持到现在,还剩下多少?
投降的投降,被拉拢的被拉拢,隐姓埋名的从此在山野之中,剩下一百多人维持所谓的大楚国度,可笑至极。
而且立早此人不简单,他乃昔日大将军之子,改名换姓不过是为了不想让人知道而已。此事学生一直都不曾跟老师说,便是怕老师知道之后会去拉拢他。
学生问过立早的意思,他并不认为现在还有反抗的大齐的必要,他说再起战端,无非又是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陈木头一次敢在自己老师面前一口气说这么多自己的见解。
郭兴邦叹了口气,伸手轻轻拍了拍陈木的肩膀:“一招棋错,满盘皆输,为师之前让你指认立早,是一种错误。
大将军的儿子,不愧是大将军的儿子,聪明,果断。
读书人应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假如此子入得军伍,只怕将来又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