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皇后窦漪房(1/1)
第二年正月,大臣们上书皇帝刘恒,请立太子。
刘恒接到上书,很高兴,转而担忧:自己以诸侯王的身份登上帝位,位子还没坐热,谦虚一点好,放低姿态,顺便试探试探大臣们的真实想法。
第二天,刘恒下了一道诏书,答复大臣:我没什么德行,托祖宗神明庇佑,才做了皇帝。继位以来,我战战兢兢,担心做的不够好。我还没有为天下人做出贡献,就说要立太子,这是在加重我的罪过。这事儿暂时缓缓吧。
大臣们再次上书:早立太子,正是巩固宗庙社稷,有利于天下!
刘恒察觉大臣们的诚心,这才肯半遮半掩,透露自己的隐忧:楚王刘交是我叔父,吴王是我堂兄,淮南王是我的亲弟弟,他们都是有德君子。刘姓宗室人才济济,不选举储君,而一定立儿子做太子,我怕天下人有意见,认为我有私心啊!
大臣们听了出来,皇帝自己诸侯王出身,心里已经在提防其他王爷了。表态的时候到了。
大臣们坚决请求立太子,“立嗣立儿子,是春秋大义。父传子,子传孙,世世不绝。高祖刘邦设立诸侯,屏藩天下,推选皇帝不是高祖的本意。我们请求立皇长子为太子!”
有大臣们站队支持,刘恒放了心,方才点头答应。
剩下的几个儿子里,窦姬生的刘启年龄最大,按照无嫡立长的传统,立九岁的刘启为皇太子。
借着立太子的喜事,刘恒又封舅舅薄昭为轵候。
立了太子,就该册立皇后了。
太子生母窦姬是刘恒喜爱的女人,即使大臣们不提,刘恒心里已有了打算。只是窦姬出身不高,刘恒担心大臣们挑刺。
薄太后了解儿子的心思,特意下了一道旨意,“立太子母窦氏为皇后。”皇帝母亲发了话,大臣们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小宫女出身的窦氏走上人生巅峰,成为大汉第四位皇后。
为了给老婆长脸,刘恒发布诏书,给老百姓发红包,沾沾喜气,八十岁以上的赏赐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岁以上的再加两匹帛,三斤棉絮。按当时人的普遍寿命,有资格领皇帝红包的人能称得上半仙了。
窦皇后名叫窦漪,是清河郡观津县人。窦漪出身很苦,从小父母双亡,和哥哥弟弟相依为命。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在朝廷招聘宫女的时候,窦漪报了名,顺利入选。
入宫数年,逢到吕后掌权,吕后为了显示嫡母的大度,要从宫里选派一批宫女,分别赏赐给各个诸侯王。
自从进了深宫,窦漪常常思念家乡,思念兄弟。赵国离清河郡比较近,窦漪找到管事的宦官,求他把自己分到赵国去。宦官答应了。估计是窦漪光动动嘴皮子,没给宦官好处费,宦官把窦漪分到了遥远荒凉的代国。
分配名单公布,窦漪就哭了。早知道去代国,还不如留在宫里呢。
命运就是这么神奇!去到代国,五名宫女中,代王刘恒独独喜欢窦漪一个。窦漪生下一个女儿两个儿子,身份尊贵仅次于王后。
吕氏被灭,丈夫刘恒做了皇帝。王后和四个嫡子受了牵连而死。窦漪的大儿子刘启成为太子。母凭子贵,窦漪也成为大汉的皇后。
人生的际遇竟如此不可捉摸!窦皇后心满意足,只是在梦中,还会梦见自己失散的兄弟。
窦皇后的弟弟窦广国,当年和姐姐分开后就被人拐卖,连续被转卖了十几家,要多惨有多惨。有一回在山里烧炭,工人们晚上就在山坡下睡觉。一天晚上,山体滑坡,压死了大半的工人。窦广国幸免于难。主人家看他年龄小,可怜他,搬家时就带窦广国一起来到长安。
到了长安,窦广国听说新皇后姓窦,是观津县人。他高兴的差点跳起来,皇后也许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姐姐!
窦广国给朝廷上书,要求认亲。有关部门接到上书,不敢怠慢,汇报给皇帝。窦皇后听说之后,特意召见窦广国。
姐弟俩许多年未见,相貌已经辨认不出来了。窦皇后只能细细盘问,父母家人的姓名,出生的地方。窦广国都还记得,一一回答。答案确实对得上。
窦皇后不敢相信,她害怕面前这个少年是贪图富贵,打听到皇后的信息,前来冒认。
她问道:“你还记得什么事情吗?”
窦广国回答道:“姐姐带我去采桑叶,我调皮不听话,从树上摔下来,头跌破了。回到家,父母没有责怪我,把姐姐打了一顿。我头上还有一块疤呢。”
说完,窦广国拨开头发,头皮上果然有道疤痕。
窦皇后还是不敢相认,又问:“还记得什么吗?”
窦广国想了想,说道:“姐姐进宫前,我去驿站送姐姐,姐姐向驿站的人要来热水给我洗头发,又要了一碗饭喂给我吃,才坐车离开,我在车后追着哭,姐姐也哭……”
听到这里,窦皇后不再怀疑,眼前的少年绝对是自己的亲弟弟!她哭着走下台阶,抱住弟弟,姐弟俩一起嚎啕大哭。
在皇后身边侍奉的宦官宫女一齐痛哭,烘托烘托皇后姐弟相认的感人气氛。(助皇后悲哀)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